叶小文委员:为什么要加一条“不变味”

发布时间: 2021-08-06 09:3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不变质,不变色”反复讲,讲得多,为什么还要加一条“不变味”?而且语气更加严厉,意志更加坚决,决心更加坚定?

生活中的常识是,某样东西变了味,常常是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而如果变了味,质也会变。如果变了质,色必然变。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面临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其中最复杂的应该是市场经济考验;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最严峻的应该是消极腐败的危险。读懂“坚决清除”和“不变味”的深意,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还要警惕和防止一种“变味”: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之下,在党员干部普遍高度注重廉政建设之中,一些地方悄然发生变了味、走了样的倾向。诸如“不落腰包、不留痕迹”的隐形腐败,“为官不为、不愿担当”的庸政懈怠,“空喊不干、不干无错”的形式主义,“照搬照转、空谈空转”的官僚主义,“数豆子的比种豆子的还多”“动辄得咎、不动最好”的种种奇形怪状的什么主义,都是对反腐倡廉的消极对抗,是“变了味”的腐败和腐朽,是必须清除的公害。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好政策在执行中变了味,是一个倾向性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威胁党的肌体健康,对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百年大党的常青之道,就是必须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尤其要始终警惕和有效防止“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这段话掷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段话振聋发聩。

实践表明,“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的考验,是全新的、长期的、“富起来”的新考验,是在普遍富裕的诱惑下如何普遍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的更为复杂的考验。市场经济的法则是经济运行的普遍法则,但不能“普遍”到侵入或浸入党的肌体。党如何保持生机活力、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既“很想干,很愿干,很能干”,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仅“贫困不能屈”,更加“富贵不能淫”?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