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发布时间: 2021-07-18 08:5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肖亮升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一幅名为《陈树湘》的油画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淋淋……

问初心,淬党性。日前,在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住桂全国政协委员们驻足画前久久凝视,向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致以崇高敬意。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首站来到湘江战役发生地全州县才湾镇,在湘江之畔祭英魂,到毛竹山村视察乡村振兴工作。

6月,按照全国政协的部署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际瓦率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赴桂林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党史学习教育、“感党恩 跟党走”万名政协委员进百馆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并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

此次学习调研创新形式,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和委员履职紧密结合,让委员们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

青山埋忠骨,湘江祭英灵。怀着无限敬仰之情,住桂全国政协委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在纪念园凭吊广场向红军烈士默哀,敬献花篮,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这是一堂震撼心灵的特殊党课,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委员们驻足凝视,久久沉思,深切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我们党的伟大。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竹山村考察时,深情地说。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靠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

住桂全国政协委员们到毛竹山村开展体验教学和乡村振兴调研,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阳光洒满毛竹山村,水泥路铺到群众家门口,房前屋后是竹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祥和幸福的田园风光。

村里最高建筑物的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子格外醒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委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一路参观村容村貌,探寻毛竹山村的“致富密码”。

正在装修自家房子、打算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建明一眼就认出了陈际瓦,热情地打招呼并邀请大家到家做客。

陈际瓦回想起十多年前,她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时,围绕“抓基层党建,促产业发展”深入毛竹山村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探索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互动的新路子。

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我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变化可大了……”王建民打开了话匣子,他家种了13亩葡萄,年收入13万元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在村里考察葡萄园的那片葡萄就是他家的。他并不满足现状,打算在家里搞农家乐再增加些收入,过几天就能开业。“日子越过越好,感谢党和政府!”

参观乡村风貌,调研乡村振兴,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彩虹委员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国之大者’中可以做很多事情。”

“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为推动广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区捷委员表示。

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琰委员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至关重要。”

委员们收获大、体会多、感受深,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悟,委员们感触良多,深受教育。

“要代代相传,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造福千秋万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戴红兵委员认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就一定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以文化铸魂,让群众的精神更足。”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委员提出,要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文化阵地,优化乡村文化供给,继续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更有底蕴。

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委员认为,在新的历史阶段,广西一定要抢抓用好新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的发展格局,奋力赶超、加速崛起,奋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