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沙滩后街胡同55号、59号院内,有一栋中西合璧风格、砖木结构的两层灰色小楼。这里是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多年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讲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由此开启了一段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红色历史。
近日,全国政协“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部分委员来到北大二院旧址开展线下活动,实地参观“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委员们沿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在重温红色岁月中感受着百年大党的初心本色,同时也被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智慧和魄力深深触动。
■■■ 叩问初心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重要内容。委员们驻足于每一处史料前,仔细查阅着介绍。透过那些并不清晰的影像画面,大家仿佛触摸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此活动的气息。
在一幅描绘青年毛泽东和李大钊在一起的画像前,委员们了解到,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曾在这里相遇。1919年3月10日,李大钊在北大数学系楼第16教室参加了新闻学会会长邵飘萍所组织的演讲活动,在会上作《新旧思潮之激战》的演讲。青年毛泽东就在此聆听了这场演讲。
这段历史是本次展览首次挖掘披露的史料之一。此外,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资料、五四运动前后宣传进步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曙光》《新生活》等也是首次展出。
长期从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群主魏海生表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了广泛的阶级基础,但以前这方面的介绍并不多。“我想,这次专题展是对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一次新的反映,从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我们党从一个仅仅50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其中饱含多少艰辛不易。”魏海生说。
全国政协委员黄宪起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说:“很多史料我都是第一次看到,这让我对党在北方地区的早期历史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这段历史见证了党的初心,也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信心。”
■■■ 传承使命
步入二楼活动区的亢慕义斋,一排排仿旧的长桌长椅、古香古色的小书架、台灯映入眼帘。亢慕义斋,译为“共产主义之室”,是英文Communism的音译。这里是1920年李大钊、邓中夏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建立的一个小型图书馆,也是中国最早以收集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籍文献为使命的图书馆。当时,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青年团及其他革命团体常在亢慕义斋进行集会和革命活动。
在正中墙壁上,悬挂着马克思像和一副对联,上联出自陈独秀的名言“出研究室入监狱”,下联是李大钊的诗句“南方兼有北方强”。如今,这里已成为参观者们党史学习教育的体验课堂。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触景生情,他说:“坐在这个图书室,深刻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不畏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的伟大情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 ‘能’,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人民立场,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吴刚说:“今天从单位步行过来,直线距离有1000多米,用时约15分钟,但看了展览感觉像是走过了100年。因为北大二院旧址是党的早期组织活动地,而我所在的单位则是百年后新建机构所在地。一路走来,如同从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到今天昂扬走进新时代,抚今追昔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与光荣。”
“实地感受北大二院旧址和亢慕义斋的厚重历史氛围,对百年前的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增添了更多的崇敬。党的早期历史,和那一代青年的奋斗求索紧紧融合在一起。”全国政协委员王锋表示,明年是共青团建团一百周年,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者,我们将努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续写百年党史激扬壮丽的青春篇章。
■■■ 履职尽责
今年4月初,全国政协“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正式开群,随即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掀起一阵红色热潮。围绕百年党史这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各界别委员在群内踊跃发言,目前发言人数已达470多人,发言总数超过一万五千多条。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群主常信民认为,这次线下活动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建党初期到新时代党的精神谱系有了更加深刻认识。结合近期读书群的委员导读和发言,常信民希望大家继续把读书群这个“第二课堂”用好。
“我们要把这次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建言咨政、凝聚共识的履职行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的“点睛”之言,引发委员们的强烈共鸣。穿越历史长河,委员们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再次汲取到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