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焦虑,怎么办? 全国政协"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调研记

发布时间: 2021-06-07 09:17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韩雪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记者 韩雪)“我1993年毕业后就一直在这个单位。过去,我们见人不敢谈自己是干什么的。”

穿着白大褂、站在台前用PPT做介绍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副院长徐学兵。在向全国政协“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调研组介绍有关情况时,这位资深的精神科主任医师说出了自己曾经的职业感受。

这种情况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开始有所改变。随着震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和应用的增加,心理健康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这一年被称为“心理元年”。自此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了建团队、定规范、设基地、通热线等系列措施,开展并规范心理健康筛查、治疗工作。2016年,当时的自治区卫计委(现为自治区卫健委)依托徐学兵所在的宁安医院,在这家开办有年头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下设了宁夏睡眠医学中心。

6月2日早9点,调研组专程来到了宁夏睡眠医学中心。这座临街而立的5层小楼,并没有医疗机构常见的强辨识度,中心大门就对着马路口。据说,这样的区位选择和外形设计是刻意为之,有助于消除检查者、治疗者的病耻感。

在大众认知中,很少把睡不好当作一种病。实际上,目前确诊的与睡眠相关的疾病有将近几十种。如果睡眠出了问题,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帮助确诊是否患有相关的疾病。

睡眠医学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用来诊断和治疗睡眠疾病的专业机构。在这里,有专业的人员和先进的设备。患者可以在电脑上针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完成后,分析数据和结果就自动来到了分析员的电脑上。分析员告诉调研组成员,“这样的检查,需要28元。”这之后如果涉及心理治疗,时长在40到60分钟,收费在35元。

“有多少钱能纳入医保?”提问的是姜建初常委,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关心价格的他,主要是想了解心理检查是否能够推广以及应当如何推广。

据了解,各省市三甲医院基本都开设了睡眠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也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但如果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以睡眠的方式体现或者还未呈现病理状态,又该如何干预呢?

此次调研主题——“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是今年8月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总议题的分解议题之一。从“平安”这个目标去看,现在的平安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已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

在跟随调研组走访了高校、中学、社区及总工会后发现,这些各自主要服务青年、少年、老年及在职职工的机构中,分别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这些机构通过帮助化解诸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职场压力、婚姻问题等琐事小事,对相关社会群体的心理,起到预警干预作用。

调研中看到,根据所辐射主要群体的不同,各机构在空间利用上,也无言地对到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着干预和引导——

通往宁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楼梯上,委员们边上楼可以边浏览悬挂有年轻人笑脸的照片墙;

在社区心理咨询室,老年人创作的书画书法作品挂满了活动室所在的四面墙,引得委员们驻足停留;

在银川市总工会的干部培训中心二楼,音乐正从一间小小的钢琴房里往外流淌,从耳朵缓缓地流进了心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时,不经意瞥到在球场上跳跃、奔跑的青春身影,以及他们舒展的肢体和轻松的笑脸。这样的场景,在总工会的公众活动场所里也得以再次见到:分立在乒乓球桌两侧的选手们专注而投入地进行着激战。

在高校调研时,一位负责人说过这样的话:一撇一捺构成了人,一撇是身体,一捺是心理。一撇会感冒,一捺也会感冒。由此往前推移地想:锻炼既然可以强壮身,那也可以通过锻炼强壮心。

从这个意义上去看,锻炼可以是唱歌、运动,也可以是练字、阅读,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帮助及疏导。而无论具体寄情何种方式,只要适合自身且能获取精神能量、提高心理免疫力,进而由个体推及社会整体,实现全社会的平安目标就不太难、不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