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背后的艰辛与深情——四川达州市政协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 2021-04-26 11:0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网讯 “现行标准下6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日前,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向全省人民庄严宣告,四川省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兑现了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会上,四川达州市政协办公室被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沉甸甸的荣誉中饱含着达州市政协人为民履职的艰辛付出和与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

“帮扶一根线,情为百姓牵”

“最近身体如何?送给你们养的小鸡崽长的咋样了啊?还有啥子问题需要帮你解决的没得?”达州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杜韦保持着和结对帮扶户张吉仁一家每个月探望一次,半个月一通电话的习惯。

“现在虽然都脱了贫,但是结对帮扶的工作不能拉下,这也是结对帮扶中形成的习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杜韦说。

“入农户,结穷戚。”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达州市政协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一名干部帮扶一个贫困家庭。2015年,达州市政协在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举措,开展“企业帮村 委员帮户”活动,号召全市政协系统2500余名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与3016户贫困家庭“结穷亲”。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带头干。市政协主席会成员带头定点联系帮扶8个贫困村,每月入村一次开展“现场办公”,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督导工程项目推进。

“随后,我们继续提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层次,把292个委员企业与258个贫困村‘结对’,让这些企业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教育医疗救助等”,市政协副主席、“双帮”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洪波表示。

据统计,自2015年活动开展以来,“一对一”绝对帮扶活动共兴办实事好事4976件,协调各类资金1.21亿元。

“党建火车头,引领致富路”

2015年,达州市政协机关开始结对帮扶万源市铁矿镇泥溪沟村时,该村党支部情况是“无经费、无阵地、无组织生活”。市政协结对帮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导村党支部换届,重建村委班子。

“通过市政协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村支两委班子凝聚力增强了,村里事务逐渐形成了‘干部群众一起干’的局面。”时任达州政协机关党委书记龙群星说。

除了政协机关结对帮扶中发挥“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外,全市政协系统还探索“党建+结对帮扶”“党建+委员企业”等机制。

达州市政协委员谷方勇就是尝到“党建+委员企业”甜头的人之一。谷方勇在自己的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支部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企业沙龙”,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在园区联合支部领导下,积极参与“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和“企业帮村 委员帮户”活动,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14000人次,帮助190个村建立电商服务站,帮助1200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要把脱贫攻坚同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达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邓瑜华表示。

据悉,达州市政协在履职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员+专家”“党员+乡友”等模式,党建工作由机关延伸到委员企业,逐步扩大范围,实现了党的组织对所有党员、党的工作对所有委员“两个全覆盖”,进一步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中坚引领作用。

“群众富不富,产业顶梁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贫困户送米送钱只是“输血”,让他们实现自身“造血”才是根本。

政协委员、委员企业和机关干部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作为“上策”,帮群众发展养殖、种植业,帮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委员与机关干部根据自己的情况,帮助结对帮扶户发展“微产业”,如捐赠鸡苗、果树、猪崽、蜜蜂等,帮助贫困户发展一己之力可以发展的“家庭产业”。

发展微产业一方面可以帮助贫困户增收,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委员企业则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规划扶贫产业项目,以“一村有一品,产品有其名”的基本思路,把产业的振兴当做结对帮扶的根本任务。

活动中,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陈永福在其结对帮扶的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3500亩茶叶基地,解决150户400余人就业。市政协委员陈献结对帮扶万源市大沙镇桂花村,投资10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基础设施和扶持“千亩中药材”产业发展,并以培育产业、收购农副产品(土豆、大米、猪肉、土鸡等)等方式实现户年增收1000元。

据统计,全市政协系统委员企业在智力扶贫、富民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及医疗救助等方面推出约1161个项目,为所在村镇长久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讯员 李敬洲 四川省达州市政协)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