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在延安市延川县调研清涧河王家河断面水质情况 李荣 摄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在渭南污水处理厂调研李荣 摄
本报记者 路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古人诗句中壮丽豪迈的黄河,现如今却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不断流。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可时至今日,是什么让“母亲河”如此疲惫不堪?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问题: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指明方向。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如何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大文章?4月15日,省政协召开2021年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这一话题,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协商。
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
如何保护好黄河水资源?陕西省政协常委、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迎军认为要破解“四水”问题:突出抓好水土保持,破解“水浑”问题;深入实施污染治理,破解“水脏”问题;全力防范洪水灾害,破解“水多”问题;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破解“水少”问题。
关于“水少”,刘迎军详细解释,陕西水资源在时空、地域上分布不均,属于长江流域的陕南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0%左右,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30%。而与这30%水资源相对应的,是全省65%的面积、76%的人口和85%的经济总量。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最大制约和短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苟润祥直言不讳。
会前,省政协人资环委开展了大量的扎实调研,在调研中委员们达成共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约集约用水意识不强、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资金投入有限。
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为495.3亿立方米,人均96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量的一半,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90.5亿立方米,近10年用水超出分配定额约65%。虽然出台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陕西省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修订了《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但多为倡导鼓励性政策,刚性约束不强。各部门对缺水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公众节水的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是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委员们了解到,陕西省农业用水占比超过60%,但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77。沿黄流域是能源化工基地,但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意识不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再生水利用率低,2021年国家十部委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而陕西省目前利用率为5.81%,差距较大。
此外,委员们还发现,近年来,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严重,部分支流上游过度开发,下游断流时有发生。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增加,入黄泥沙减少,但水土流失没有根本遏制。机井数量大增,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局部严重超采。渭河下游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灌区,面源环境污染,水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水资源保护形势依旧严峻。”苟润祥忧心忡忡。
抓住节水的牛鼻子
“陕西黄河流域自然禀赋较差,但用水需求增长旺盛,推进深度节水控水是应对未来缺水形势的首要选择。”苟润祥认为,推动用水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摸清全省沿黄流域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破解瓶颈制约,科学谋划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建设。
“陕西既是水资源短缺省份,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基地与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方兰补充道,顶层设计需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布局与当地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能源生产、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均衡关系。她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发改、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对话、协调机制。同时,以农业生产集约化、能源工业技术化来促进高效节水产业体系建设。
“一定把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省政协常委、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强调,要坚持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做到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杜绝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布局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也应考虑水资源情况科学布局。比如,在关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渭河沿岸地区,布局发展耗水较大的水果、蔬菜等产业;严禁在降水稀少、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旱腰带地区发展蔬菜、水果种植类产业,确保做到量水而行、量水而产。
“据水利部数据,农业用水比重仍然占黄河用水总量的80%左右。”省政协委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林豹认为,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定要抓住农业节水“牛鼻子”。他提出,发挥陕西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学科、技术优势和在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关中现代农业基地,特别是设施农业、绿色果业、花卉业等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率先实施“智慧农业”改造提升。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科学合理确定灌溉用水的时机和用量。加大农村饮水设施管理自动化控制、IC卡智能水表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对此,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晓宁表示认同。她说,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点。应持续扩大农业灌溉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扩大节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激发农户自主使用农业节水技术。
可挖掘的潜力在哪里?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说到底,一靠开源、二靠节流。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直言:“陕西省黄河流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新增用水当地已无潜力,只能依靠调引汉江水和黄河干流水以及再生水的挖潜。”
正因如此,“非常规水源”“再生水”这些“节流”的办法在会场上频频被提及。
非常规水源是指区别于常规水资源的再生水、雨水、海水、苦咸水、矿井水等,是常规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农林委员会副主任、长安大学水环学院教授乔晓英建议,强制执行《水利部关于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指导意见》,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红线考核时,非常规水源利用可以不受规划期和年度用水控制指标限制。建设项目能使用再生水的,一律不再审批新鲜水,并对再生水的用户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处理好黄河水取用、当地水资源和非常规水源供水之间的关系,将非常规水源利用放在优先地位。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朱记伟呼吁,注重加大支持和资助力度推广节水新技术、设备和设施。同时,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改造与维护。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化设施,示范并推广中水回用系统与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处理生活废污水、雨水,用以冲洗公共设施、景观水补充及绿化灌溉。
苟润祥则表示,要坚持运用行政许可、财税奖补、价格杠杆等政策工具,严控用水增量,严禁盲目建造各种人工河湖景观,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完善差异化水价和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约束机制,倒逼全民节约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对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再生水给予激励和奖励。
“灌溉机井建设和运行的成本较低,且机井取用地下水灌溉灵活方便,水质好,有利于满足小农户和经济作物生长需求。由此全省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局部超采严重。”省地下水保护和监测中心副主任王清发提醒,在水资源开源时不要总打地下水的主意,要依法依规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与会的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对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他表示,省政府将坚持把节约集约用水内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健全水资源优化调度配置体系,建立健全节水评价制度、计划用水监管全覆盖制度,加强监测评价考核力度,营造节水优先社会氛围,努力推动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