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和海佳)“上海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距离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仍存在较大缺口,应尽快制定出台‘新基建’配套人才引进方案,在资金支持、税收、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关键核心人才优惠政策。”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带来了关于“抓住新基建历史机遇,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提案。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
王俊介绍,“新基建”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关键驱动因素,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力,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王俊表示,虽然上海市“新基建”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全面落实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产业化落地、资金、人才、产业链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做出突破。
一是产业化应用推广仍缺乏系统化的思考。上海在数字经济的产业化落地和应用推广层面仍缺乏系统性思考,没有形成针对性的顶层设计思维,也没有形成相关配套政策指引,至今仍缺乏对“数字经济”重大应用产业、典型应用场景的整体梳理,更没有具体的落实推进方案。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需广开资金来源。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以政府、国企为主导,民营社会资本参与门槛较高。但对于社会资本以直接融资的形式参与“新基建”领域投资,仍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这将对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给未来“数字经济”的业务落地埋下隐患。
三是核心技术人才仍有缺口。“数字经济”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超高端人才缺乏,很多领域的研究在深度和创新性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后续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极大受限。
四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仍需加强。作为数字化转型基础,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均已成为“新基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在这些领域我国均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上海虽然在相关核心领域取得一定突破,但缺乏更高的对于产业链安全层面的思考,对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协同发展考虑不足。
五是数据开放和安全缺乏“顶层设计”。上海关于数据资产应用仍缺乏“顶层设计”,大多数领域的数据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没有开放数据、拓展应用场景的整体设计,也没有针对未来大规模数据应用场景出台数据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制约未来“新基建”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新基建建设,王俊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第一,整体规划“数字经济”产业化落地,出台顶层设计。在推动“新基建”产业化落地时,王俊建议,聚焦重点行业,打造标杆示范项目,集中梳理上海市“数字经济”重大产业、典型应用场景及重点商业模式,并形成重点聚焦产业名单,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
此外,王俊表示,应重视数字经济“软实力”保障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释放公共数据红利,为相关产业数据接入和数据共享提供平台基础。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建设。以“行动方案”和“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出台上海市“新基建”领域配套金融支持政策,预留部分财政资金向直接融资领域倾斜,并给与民营企业公平的市场参与机会。
第三,聚焦资源,加快培养“新基建”关键领域核心人才。王俊呼吁,应在短时间内形成上海在“新基建”领域的人才聚集效应,制定出台“新基建”配套人才引进方案,在资金支持、落户、税收、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关键核心人才优惠政策;利用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增加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科研投入,设置专门课程培养后备人才。
第四,多领域结合突破核心技术,保证“新基建”相关产业链安全。引导关键科技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做到“自主可控”,梳理关键技术,制定重点技术突破名单。
第五,统筹出台数据应用领域政策措施,促进数据安全共享。王俊建议,政府出台数据共享相关管理办法,如政府在一定条件下保证数据向社会开放,并制定数据应用指引,引导带动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个人对相关数据进行应用,促进整个数字产业发展,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数据安全使用法规,保证数据的安全使用,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