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月23日讯(记者 宋柏霖)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1月21日召开,民革北京市委会一份《关于将白浮泉大运河源头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引发媒体关注。
白浮泉遗址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络,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浮泉”遗址作为大运河北京源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龙山东北麓,将西北诸水与京城水系合为一体,解决了京师漕运问题,对当时的元大都意义重大。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成为大运河流域的重要工作,但对白浮泉遗址保护工作尚未得到一定重视。提案指出,“白浮泉”遗址现有规划与大运河源头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并未列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计划;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与大运河其他段相比,白浮泉作为大运河的源头,社会影响力严重不足,在全国运河文化建设中的示范性不强;由于公众对于运河文化带横贯北京城市六区,在我国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更多公众停留在运河到通州的认知,缺少对昌平运河之“源”的认知。
对此,提案建议:
将白浮泉大运河源头纳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范畴。白浮泉作为大运河起点的史实,不仅应当得到业界的承认,并应向公众普及,更应将其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点”“段”的重要一“点”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范畴。
点线面相结合,做好大运河源头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工作的前期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工作起点和亮点在白浮泉,在现有白浮泉遗址基础上,将白浮泉大运河源头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大运河文化之旅的第一站,立项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吸引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参与,制作细致的前期规划。
丰富白浮泉遗址、白浮泉引水工程等景观内容,建设运河文化精华地带,充分利用“活化”遗产。
突出白浮泉及白浮泉引水工程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文化产业带中的引领作用。
着眼全国、全世界,运用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剧等最新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