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畔

发布时间: 2021-01-20 16:4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徐丽 贾冬雪 蔺雨坤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京杭大运河,纵贯江山,绵延千年。悠悠运河水串起中华大地上一条美丽的珠链,将文明繁盛留在在运河之畔。在珠链的顶端,流经廊坊香河的北运河,风光秀美、文化流传,记录着大运河沿岸文明灿烂的的历史与今天。

第一集 魏武通渠连海波,承文启新北运河

运河风景(王爱民摄)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是中国古代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其中北运河,古称白河、潞河、御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至通州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全长186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

北运河最早开凿于东汉末年,曹操为军政之需,过淇水入白沟,凿平虏渠,泉州渠,使大运河水系初成规模。因为北方水源短缺,降雨量少,年不足700毫米,以致北运河常常水源不足。

香河这段大运河历史悠久,为什么历史悠久?运河就是运兵运粮,而我们这段运河起源于曹操,曹操争乌桓,因为曹操修了6条运河,去打袁绍,袁绍死了打他的儿子,然后北边一直到沧州,打乌桓。这六条运河从淇水那修了一条运河,引淇渠,然后白沟,现在我们说的白沟,就是曹操挖的那条运河。然后在建安11年,曹操派千秋亭候董昭修了两条运河,一条是平虏渠,就是南运河。就到天津了,从天津往幽州这的,就是北运河,就是泉州渠。平虏渠和泉州渠是曹操修的。然后从幽州往北是新河,就是到滦平这边,然后到秦皇岛那边,这几条河就是沟通自然河,用人工河沟通自然河,大运河就是用人工河沟通自然河,然后运兵运粮。曹操最初沟通的北方水系,开发北方,所以我们香河这条河的最初的前身就是泉州渠。因为在汉朝的时候,香河县属于叫泉州县。

至隋代,隋炀帝从公元605开始,下令疏浚通济渠,以白河下游上接永定河之水,北运河水道开通。

 真正的定型了以后,曹操沟通了大运河以后,在唐朝,也就是隋炀帝大运河,它的起点在洛阳,它的东都是洛阳,西都是大兴城,就是后来的长安城,这条线路中间,以长安河洛阳为中心,然后往南修到杭州,他要把江南的财富,丝绸啊、鱼米啊、钱粮啊都运到首都来,往北修到卓郡,就是现在的北京,就是为了攻打高丽。隋炀帝三征高丽,还御驾亲征,但是后来萧太后运粮河,世界上唯一一条以人名命名的河流,就叫萧太后运粮河,这在通州很有名。但是经过我们县内的有三条,其中一条从渠口那边儿绕过县城这边儿一条,然后从这边儿往南,曹操那条渠呀,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经久不用的话,它就淹没了。然后这条渠就萧太后运粮河,然后这条渠萧太后运粮河为起点,又把泉州渠联通上了大运河。

宋辽时期,现北运河流域为萧太后运粮河,水源来自永定河,而永定河常受泥沙所困,时断时续,给漕运带来极大的困难。

而奠定今天北运河面貌的,是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也为漕运之事大伤脑筋。1262年(元中统三年),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的郭守敬,被人推荐给忽必烈,提出了“兴修华北水利六事”,1292年春,忽必烈命丞相以下朝臣,到开河工地举行了重大的典礼,到1293 年秋,全线竣工。漕船可以从千里外的杭州直达“海子”码头。

真正的大运河定型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是郭守敬,郭守敬是咱们河北邢台人,郭守敬的师傅叫刘秉忠,刘秉忠修元大都,大都治水,所以郭守敬第一需要水,修一个都城需要水,所以他引玉泉山的水。第二,还得需要运输,修了一个通惠河,第三郭守敬他梳理了北运河,就是包括香河段,他用了两年时间,三万居民,把这个北运河疏浚,然后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郭守敬挑直了隋唐大运河。原来是人字形,但是人字形首都是长安。但是不需要了,首都是元大都了,江南的财富直接运到这就行了,所以他就取一个弓弦状,挑直了,省了九百里,他把大运河从这儿,苏州、杭州、扬州,然后到山东,到沧州,天津、北京。

明清两代,大运河漕运兴盛,对北运河的治理疏浚尤为重视。明嘉靖十二年八月,北运河水枯,朝廷下令开挖香河郭辛庄引河,引潮白河水入注运河,新河长170丈阔51丈。

清乾隆四年,下令贯通北运河道,并以其土,培筑北运河河堤。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疏浚王家务减河,以泄北运河洪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再修青龙湾坝口,两岸高筑石台,中间铺石块,较旧坝落低,以利泄洪。时称金门闸(俗称红庙闸口)。坝南立碑一座,刻乾隆御笔亲题七绝一首:“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通策略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 

清朝后期。漕运停运,北运河变成了行洪河道,兼供下游天津用水,而金门闸等运河沿线的重要风物则遗存至今,成为历史的见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出资治理北运河。1950年——1954年,先后加高培厚大友垡、王指挥庄复堤8处。1973年,开挖治理了桥上村至南双街20.38公里的主河道,裁弯取直,为引洪排涝和天津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民族的复兴,中国大运河留下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始发光,曾经的漕运之河已然华丽蜕变为文化之河。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大运河“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大运河沿线人民承担起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新使命,京、津、冀三地依托共同拥有的大运河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大运河京津冀段沿线民俗风情、文化遗产,促进大运河及其周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运河重要河段北运河流经的香河县,千年以来,人民依托运河生存繁衍,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焕发出崭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