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人家·孙建说运河

发布时间: 2021-01-20 15:1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建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沧州段运河始于何时?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 

被当时的士族称为“乱世之枭雄”的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大本营,于公元200年,以少胜多,在官渡地区打了一场漂亮仗,同时俘获了袁绍帐下沧州籍一代名将张郃的忠心。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公元205年春天,曹操乘势消除袁绍残余势力,率兵攻打屯聚在南皮的袁谭,一举克之,袁谭被斩。而此前一年,曹操曾征调数万军民开凿疏浚白沟,因水源不足,遂下令“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首次使黄河以北的运河与河南诸运河相通,这既是河北大运河的开端,同时也有可能是曹操为南皮之战而打的伏笔。

袁谭死后,袁尚投奔在幽州的哥哥袁熙,没想到不久二人即被部下赶跑,逃亡到辽西少数民族政权乌桓那里。

公元206年,曹操继续北征乌桓。他听取谋臣董昭的建议,在白沟与直沽河(今海河)之间开凿平虏渠,以通运道。平虏渠沟通白沟、泒水和滹沱河,给海河下游水道结构带来了历史性大变化,再加上同时开凿的泉州渠和新河,形成渤海湾西岸最早的一条南北水道。

至于平虏渠的具体位置,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源自今青县木门店,还有一种说源自今黄骅章武。无论哪种,都在今沧州境内,是沧州最早的运河。

运河上的镖不喊沧

镖不喊沧是沧州武林集体挣出来的荣誉和行规。

连阔如先生《江湖丛谈》云:镖局子伙什走镖的时候,都得喊镖号,唯独到直隶沧州不敢喊镖趟子。若是不喊就许安然过去,如若一升点儿,任你有多大的能为,亦得出点舛错的。在我国清末的时候,镖车过沧州还是那样呢!

据不完全统计,“镖不喊沧”的不同版本有七八种之多,源自运河上的水路版也有两种。今天,我们就介绍其中的“神弹子李五”版。

据《沧州武术志•名人传略•李自然传》:

李自然,又名李昆,清朝乾隆时出生于沧州河西白家口村。

他剽悍英武,腿快,轻功好,尤善弹弓,百发百中,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故入皆称“神弹子李五”。

一天,一镖师押镖船过沧,喊几声镖号。

李知,急步追赶。镖师正立船头观景,帆骤落,桅上之镖旗飘然落水。镖师大惊,见岸上一持弹弓者,知遇高手。

李让船靠岸。船刚至“二流”,李飞身上船对镖师说:“师既喊镖,必怀高艺,愿领教。”并说:“如过拳脚,在船头铺一苇席,出席面者为输,如比兵器,你射我三箭,我打你三弹丸。”

镖师选前者。交手不过数招,李飞起一脚,镖师落河中,上岸叩拜,称镖永不喊沧州。

运河功臣马之贞 

我们目前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基本是元代时期形成的,而元代大运河的全线贯通(1293年),有两位功臣,他们全都是咱河北人!

其中一位是负责开凿通惠河的邢台郭守敬,而一位是主持挖掘会通河的沧州马之贞。在当时的名气,马之贞甚至要比全才科学家郭守敬还要响亮!这是沧州人对于大运河最为骄傲的贡献。

马之贞,字和之。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祖居沧州。他的父亲马希言,“以武节将军兼汶上商酒使,爱汶阳风土,因家焉”(康熙《汶上县志》卷六《人物》),才开始落户山东省汶上县。

马之贞自幼聪敏过人,饶智善辨,青年时就常常关切国计民生,有时扬眉阔论,一座倾服。马之贞为官后,历任泗汶转运使、工部员外郎、都水少监、都水大监等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马之贞主持勘察规划并修凿了会通河及其配套工程,从而真正使得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会通河是京杭大运河地形高差最大的一段,马之贞通过水源工程、水道节制闸群,成功实现了多条河流的水源调配和水道水深的控制。可以说,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在没有石化动力的时代,中国大运河工程师们最卓越的技术成就。有专家称赞会通河上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其科技含量和重要性不亚于举世闻名的四川都江堰。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