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增长迅猛。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20多倍。
“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使百姓的就诊习惯和就诊体验悄然发生着改变。
1月10日,在长春市政协十三届五次全会上,“智慧医疗”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之一。市政协委员、吉大一院神经内科教授刘亢丁认为,“智慧医疗”优势显著。网上挂号、线上问诊、远程多学科会诊等应用,充分突破时空局限性,展现了“智慧医疗”远距离、非接触的空间优势,不仅提高了医疗体系服务效率,而且有利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破解百姓就医难题。
基于对“智慧医疗”的相关调研,刘亢丁委员表示,随着5G建设脚步加快,5G+“智慧医疗”服务网络覆盖面将不断扩大,受益群众将越来越多。“未来‘智慧医疗’将覆盖患者全诊疗周期。”刘亢丁建议,应当完善“智慧医疗”慢病管理系统,构建以5G为硬件支撑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
刘亢丁委员的初步构想是,在社区医院,患者可线上“点选”名医专家开展会诊服务。医生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在线完成问诊服务,此举更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智慧医疗”也可用于优化院前急救、院内就诊流程。刘亢丁建议,从急救员接诊患者起,就将其基本体征数据、病情评估图像、急症病情记录等基础信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医院急救中心工作站。急救车与医院急救团队可以远程探讨院前救治方案,实现高效规划、优化急诊流程设计,缩短院前呼叫至院内急救响应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更多时间。
“‘智慧医疗’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方便居民就医、加快健康长春建设、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冬梅认为,长春市在医疗救治、药品生产、信息产业等方面资源丰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百姓对“智慧医疗”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长春市在加强“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方面还需科学分析、精准定位、统筹谋划。李冬梅建议,建设独具特色的“智慧医疗”品牌,研发本地就医App应用软件,整合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实现本地化医疗信息平台浏览、共享、应用,打破信息资源壁垒,让患者轻松实现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查阅病历、线上咨询等,打造幸福城市的幸福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