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亭:发挥政协优势 助力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 2020-12-30 08: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袁占亭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人民政协以其丰富的界别组成和多元高质的智慧力量,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人民政协应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政治定力、加强自身建设、迸发创新活力,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发挥凝聚共识优势,提升社会各界科技创新信心。

科技创新作为一项生产劳动,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分工劳动,只有把各分工劳动主体的思想、行动和方向统一到一个共同的航向上,科技创新才有可能在乘数效应的推动下获得成倍增长的成效。因此,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确保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精神为全国各族各界所熟知、所认同。

新时代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应充分发挥凝聚共识优势,使科技创新的政策部署第一时间在政协贯彻、深化和传播;用好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界别协商会等平台,通过提案、大会发言、书面发言等方式,充分有效沟通,在一问一答、一来一往中,更加明晰国家事业发展、民生关注实事的痛点堵点问题,进而通过思想碰撞、观点互换,把统一战线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以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拼搏奋斗上来,把分散的智慧力量揽聚成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大智慧,努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发展共识和奋进能量。

发挥人才荟萃优势,汇聚高质量科技战略力量。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客体是各领域前沿尖端问题,其价值体现在于,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聚焦领域前沿开展研究攻关,产生原创性成果,推动解决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因此,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开展,关键在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汇聚高水平的科技战略力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催生科技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优势,助力科技创新战略,首先,要充分调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从而调动各类科研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积极性,鼓励政协委员主动对标新时代新任务,找准切入点、主动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地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科技创新事业作为工作主线,做到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助力。第二,要围绕国家战略性部署和经济社会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团结和凝聚政协中的各领域高水平人才,强化基础前沿探索力量、产业创新引领力量、战略任务支撑力量和安全健康保障力量,助力形成相互协同、高效运作的战略力量体系。第三,要鼓励各类人才强化科技创新投入,聚焦科技创新的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和政策链,着力激活和整合人民政协中各环节的关键力量,鼓励他们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主动承担、实施和投资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板凳坐得十年冷、潜心独创独有研究,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不断激活科技强国的内生原动力。

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创新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创新。因而,要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必须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的全流程主体力量,特别要在加快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

新时代人民政协应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通过各参与主体的讨论、交流和协商,促进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高速高效运转。借助科教等界别协商,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交流,为科技创新“种子”创造成长、优化、孵化的可能,促进创新思路、创新技术的延伸生长、衍化升级,催生新的科技创新增长点。通过对口协商形式,为科教等界别和研究相关领域的企业行业搭建沟通平台,以企业的技术需求为科教工作者提供研究课题,以科教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科技研发供需匹配和科技成果落地孵化。通过多种协商形式相结合,助推政产学研用各相关主体的信息流动、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形成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链条,助力科学研究和市场需求互相匹配、互相支撑,促进科技创新切实为世界科技前沿、为经济主战场、为国家重大需求、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发挥民主监督优势,促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的永续活力来源于宽松包容的体制机制环境。近年来,我国着力搭建科技体制改革“四梁八柱”,深入实施科研人员减负七项行动和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有效措施,科技创新生态得以完善和净化。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科研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声音、分析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破解制约创新活力的因素,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动力。

新时代人民政协要自觉站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把工作的触角向基层和各界群众延伸,用好调研、视察、提案、信息等履职方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倾听人民群众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声音、反映科技创新市场需求。要聚焦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绊脚石”“壁垒墙”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创造性、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推动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得以最大限度迸发。

总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新任务,人民政协要科学把握“时”与“势”,辩证看待“危”与“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切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聚更多更广泛的智慧力量。(作者系甘肃省政协党组成员、兰州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