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时代步伐?12月9日,在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议题谈感受、提建议。
说起黄河,人们第一印象是河水呈现的黄色,而在黄河源头段,河水原本是清澈的,色彩的变化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紧密相连。在此次常委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在报告中提到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目前,陕西省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达400公里。
面对陕西黄河流域治理交出的“高分答卷”,委员们喜中有忧,在更多关注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把议政目光聚焦到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上。
“植被丰富了,空气湿润了,但是环境发生的这些变化也给农业、生态带来了新的挑战。”立足本职,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举例分析道,陕北的红枣因为气候变化提前成熟,从而出现大量裂果,对枣农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仅仅是环境变化的一小部分。
面对新挑战,如何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技术手段迎接新挑战。”昝林森坦言,陕西虽是科技大省,却不是科技强省,在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往往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还存在很多弱项和短板,为此就要找准问题,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兄弟省份之间的合作交流,共享高含金量的科技成果。
听完昝林森的发言,省政协常委、省商务厅副厅长郭绍敏对此深表认同。她说,我省农科院校数量多、科研实力强,要充分发挥优势,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发展全过程,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所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与财政密不可分。”在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白慧芳看来,资金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她建议,培植财源,紧紧抓住本土企业优势,给予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企业以重点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符合环保、科技等方面要求,同时还要符合能够给地方带来更高的收入、能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更多实惠等一系列条件。”
陕西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敬喜对此表示赞同。他接过话茬儿,“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还要加大人力和资金扶持;同时,要在现有保护基础上继续深挖保护措施,不断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
针对资金问题,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刘玉明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涉及环保和发展两个方面,而这又涉及到项目建设,在具体规划中要有产业发展,产业的绿色环保发展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梁桂在报告中提到的黄河“水浑”“水脏”“水多”“水少”问题,令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新兴印象深刻。
结合提案工作,刘新兴表示,下一步还要继续培育相关重点提案,紧扣“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以及报告中提到的内容,及时做好与省委、省政府的紧密对接,便于提案提得准、落得实,共同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