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泥土味的“商量”

发布时间: 2020-12-10 09:1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张文敬 雷蕾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西州蜜,大漠平沙一口甜。”几年前还在为销售发愁的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田湾村农民秦学利如今在网上做起了直播带货,他家的“学利牌”哈密瓜摇身一变成了“甜到没朋友”的“西州蜜”瓜,上市没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同样是在孙集,号称“千年古村一口香”的袁窦村烧鸡也一夜之间火爆,成了吃货们的最爱。

就在一年前,这些农产品还遭受过无标准无包装无品牌、快递物流成本高和店铺装修运营不够专业等诸多“尴尬”。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商河县住孙集镇政协委员的倾情助力。

一年来,住孙集镇政协委员“农村电商发展”专题共组织商量4次,形成了六大成果:出台了《孙集镇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实施意见》;建成电商基地一处;整合了“孙集好物”下12款镇域农特产品,logo、包装、品牌语、VLOG俱全;8款产品电商故事家喻户晓;培训电商人才236名,培育了6家标杆网商企业;电商工作提档升级,袁窦村变身特色淘宝村。

电商专题商量只是“商量在泉城”商量平台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住孙集镇政协委员立足让“商量”更接地气,探索出了一条富有镇街特色的“商量”之路。10月15日,济南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孙集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戴慧英做出如上总结。

“受疫情影响,整个正月一块工程地毯都没有卖出去。”孙集镇刘店村谊杰地毯厂老板刘安峰说。孙集镇是地毯之乡,在北京打工的地毯产业工人达200多人,疫情防控期间工人无法赴京工作,仅张黄村、李庙村失业的地毯工人达到100多名。对此,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开展了“复工复产积极自救”专题商量,委员们先后到16个地毯产业特色村调研,最后商量出“工人出不去,就把工厂搬过来”的方案。方案一出,各部门通力合作落实“商量”成果,通过电话、视频、VR技术看现场找厂房,以一场相隔800里的“云招商”实现了北京金凯源地毯有限公司45天落户投产,让原本外出务工的本地村民顺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度成为全县“稳就业、保民生”的标杆。

今年,住孙集镇政协委员通过集中调研,和群众、委员征集议题,汇总了群众急需解决的14个问题,确定开展农村电商专题“商量”活动。

4月24日,住孙集镇政协委员召集第二次商量,拼多多、京东、淘宝电商从业者共计23人参加,同时邀请了淘宝课堂讲师、运维、物流人员从专业角度共商发展。委员们建议加强品牌体系建设,制定农产品上行标准……随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会同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拿出“商量”工作方案,就淘宝村建设、树立品牌、产品包装、人才培育、电商故事等方面进行专题“商量”。

“乡镇处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开门就是基层、出门就见群众,最大的优势就是接地气。今年,我们政协联络室在群众基础好、委员工作开展好的村建立了‘商量’工作室,指导村干部能够用‘商量’思维和群众有事商量着办。”戴慧英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孙集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共组织专题“商量”4次,微商量12次。为了让“商量”成果扎根结果,镇委员联络室以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及时报送相关部门,推动“商量”成果落地落实。及时通过融媒体向社会传播,以群众反响评估“商量”满意率;设立公开栏,公开“商量”前后事项,以群众监督评估委员履职情况,全方位推动“商量”成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