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边县政协助力民族贫困乡脱贫记事

发布时间: 2020-12-09 09:00:2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韩冬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开运动会、评“五星户”、看表演、跳达体舞……近日,地处小凉山深处的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桠桠村一片欢腾。彝汉群众、驻村帮扶干部以及各帮扶单位代表欢聚,共同庆祝彝历新年、参加移风易俗表彰活动。

杨河乡位于为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的小凉山腹地。在县政协联系帮扶杨河乡的五个年头里,全乡干部群众在帮扶干部、社会爱心人士鼎力相助之下,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攻克了基础落后、交通不畅、产业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难题,实现了全乡254户1128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峨边县委书记谭焰感言:“这些用艰辛努力换来的成绩,离不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更离不开人民政协团结各界人士、凝聚多方力量,同心同德、参与奉献。”

刚刚荣获了“荣誉乡民”的县政协主席巫新华高兴地说,杨河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有了通组公路、彝家新寨、学校医疗……群众也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人们不仅实现了物质上的脱贫,在精神脱贫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好风尚、好习惯正逐渐形成。”对此,县政协委员、县文化馆馆长骆雅茜深有感触。从2016年开始,她就带着县文化馆的同志们开展文化大篷车乡村行文艺巡演活动,演出场地从泥巴地上演到了水泥地上,前来观看演出的群众也从田坎、土坡上走进了广场和院坝。

骆雅茜告诉记者,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倡导乡亲们勤劳致富、邻里和睦、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家园。仅今年,他们就已经开展文艺文化活动50余次。

从桠桠村村委会沿着近40度的陡峭山路行驶近20分钟,在张加村山顶上的一小块坪坝上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峨边琼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自动化蛋鸡养殖场。

“这个已投资1000万元、日均产蛋5吨的养殖场也是我们帮助引进的扶贫企业。”正在此处了解生产情况的县政协副主席夏仕中介绍,从2019年该企业落户峨边以来,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通过租用土地使周边农户年平均增收850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产生分红股金21万元。公司还聘用12名贫困村民在此务工,人均月工资超过2500元。今年2月至4月疫情期间,全乡就近就地务工收入便达14万余元,有效提振了当地群众脱贫信心。

谈及县政协对企业的帮助,企业负责人范学琼记忆犹新。今年4月,县政协帮扶组来调研,专门了解了鸡粪的处理情况。建议企业采用生态环保技术将蛋鸡粪加工成无味环保的生态有机肥料,优先供应给周边农户使用。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了范学琼的赞同,还引起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专门划拨了5亩土地,建起了鸡粪有机生态肥处理站。如今,养殖场产出的有机肥供不应求,不仅增加了企业收入,也让周边百姓尝到了绿色循环种养的甜头,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走进高湾村白腊坪彝家新寨,一户户蓝瓦白墙的新式彝家错落有致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一盏盏路灯上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穿着干净整洁的老阿妈坐在门口,看着在菜园子里撒欢的小鸡,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以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村公路年久失修,人畜饮水时断时续,生活用电经常不足。白腊坪组大多数农户还住着竹编房……”说起高湾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村支书曲别拉波不住地摇头。

2017年,县政协扶贫干部入驻高湾村,建立了“县政协脱贫攻坚工作站”,为这个贫穷的山寨带来了希望。3年后的今天,30多户贫困户搬入了漂亮的彝家新寨。通组路、联户路、产业路……组成了群众脱贫奔康的“致富路”;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器,喝上了自来水。201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了9493.9元,贫困发生率从33%降为零。

正聊着,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传了过来———县政协副主席尼苏叶布和脱贫户惹几里军赶着山羊回来了。

惹几里军曾是村里最贫穷的几户之一,白腊坪彝家新寨修好后,他们一家从山上的竹编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村里面的‘规矩’多得很:每天刷牙洗脸、每晚睡前洗脚;红白事不大操大办、不杀牛少杀猪羊……”说起搬进新居的变化,惹几里军数也数不完。让他最开心莫过于尼苏叶布给他送来了小羊,他决定按“明白人”尼苏叶布的建议,把羊养大,卖掉,再买小羊……如今,惹几里军家里的羊已经有20几只了。最近他还养起了蜜蜂,种上了“三月竹”,每年的收入已超过5万元。这不,今年他又被评为了乡里的“致富星”。

“我认为,这几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基层组织的转变。”杨河乡党委书记罗阿有说,在县政协机关党支部的指导、带动下,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抓作风转变,“德古工作法”“亲情工作法”“三议群众工作法”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离开杨河乡时,阳光从云层中洒下,为雄奇险峻的小凉山染上了一层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