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玲:为两岸交流鼓与呼

发布时间: 2020-12-04 10:54:3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修菁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我的参政议政履历始终与国家对台工作紧密相连。从两岸恢复交流往来开始,我就从事对台工作。近40余年间,我见证两岸交流往来的大大小小标志性事件,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我也欣慰于自己在国家参政议政的平台上,推动、见证了有关政策的落地。

1992年3月,福建省考虑到闽台关系和两岸人民往来的需求,特别是福州、厦门与金门、马祖之间已客观存在的人、货交流事实,提出了“两门(厦门、金门)对开,两马(马尾、马祖)先行”的建议,尝试让福建省的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之间的直接通航,来推动两岸全面直接“三通”。但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一直处于海防前线,底子薄。1993年,我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提交的提案便与呼吁国家重视和支持两岸“三通”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码头、福州机场等)以及为台胞来闽通关入境提供便利政策有关。

2001年,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澎金马地区直接往来航线(简称两岸“小三通”)正式开通,海峡两岸进入天堑变通途的交流往来新时代。“小三通”开通仪式那天,我在现场。作为在福建长大,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有着最切身体会的台籍同胞,看到通过直航“回家”的台胞喜极而泣,我为自己能为两岸交流贡献微薄之力而倍感荣幸。

在担任第九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继续为两岸应通尽通鼓与呼。中央财政每年都加大资金投入,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支持的政策,福州、厦门口岸率先成为台胞落地办证的口岸。财政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为闽台直接“三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直至今日,当年国家支持建设的基础设施,仍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作用。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全会上,针对台胞的诉求,我还建议有关部门提升台胞证的使用便捷性,最好做成卡式台胞证。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5年6月,大陆对台湾居民往来大陆免签注手续,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

我认为,政协委员应该身怀强烈使命感,敢于鼓与呼。在担任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还做了一件敢谏真言的事。国家发改委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前,对是否将京台高速纳入计划意见不一。2002年底,我时任福建省台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和福建省发改委为此曾派员到福州听取我的意见。当时他们顾虑的是台湾民进党刚执政,两岸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将自己的分析和意见提供给他们,看得出来他们基本消除了这方面的顾虑。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我也表达了这一观点。后来,京台高速编入了“十一五规划”,2015年12月18日,京台高速福建段全线通车。后来,听到很多台胞惊喜地和我说,“陈主任,我在福建的高速路上看到京台高速的标,台北看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听到这话,我很欣慰:这里面可有我这个政协委员的履职功劳呢!

做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对履职,还有一点心得,就是不管是在小组会发言,还是接受媒体采访,我们一定要“说得对”、“说得准”。参加全国政协全会期间,不论在小组讨论发言还是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我都会用好这一传达声音的特定场合,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台工作的论述,认真解读,通过媒体直接传到台湾岛内,让台湾民众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大陆的政策走向,感受到大陆的善意。2000年台湾民进党上台后,从文化入手,大搞“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在此期间,我提出了遏制“文化台独”的建议,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政协参政议政的经历,让我在参与两岸各项交流活动中游刃有余,也让我见证了两岸同胞点点滴滴动人交往的故事,更让我记录了两岸各项交流合作的种种成果。在八届全国政协期间,我参与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讨论,看到了“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得到实施。让我更觉幸运的是,在前后跨越20余载的履职经历中,我见证了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座位席,唱响国歌时那份责任感、荣誉感,如今还时时激励着我,正所谓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