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主动补课”融入大湾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29:14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施维雄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芳邻深圳刚刚举行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典,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大会,寄语她“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期望她“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同期,国家颁布《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可谓这座城市收到的史上最强“礼包”,难免让左邻右里羡慕。然而,作为旁观者,理性思考香港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发问——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先行示范区”,为何花落深圳?

环顾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回顾经济起飞更早的香港所积累的狮子山精神和经验,我们不难看到——“礼包”固然可以创出好成绩,但最根本的成就需要我们主动打拼,而不是坐在维港码头等待“天降礼包”。

“主动”二字,弥足珍贵。

今年,全球民生及经济饱受疫情蹂躏。中国抗疫在短期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长期常态化防控期间一旦发现“火苗”,立即通过“全民检测,快速救火”阻止疫情反扑,这全靠“主动”二字。

今年,深圳乃至全国的经济数据迅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样依靠“主动”二字。

深圳收到“礼包”,分析《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各项要素公平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活化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等内容,体现了国家支持深圳发挥“先行”作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期望“双区”为国家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支撑。回归到深圳版“礼包”,其确立的支持内容,深圳早已“主动”探索;今天,只不过以白纸黑字形式成为国家级方略。

再往远处说,17年前,香港遭遇SARS。其后,国家为我们提供“自由行”、CEPA等“礼包”。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当年的“礼包”助推香港缓过一口气,复原后的香港又能助推祖国发展。香港能从SARS迅速复原,同样有赖“主动”二字。

再往上说,数十年前香港经济腾飞,持续高速发展,与其说依赖了某某外力,更不如说老一辈港人够主动,够灵活,拼不尽,打不死。

说了这么多“当年往事”,其实就是想呼吁今日的香港、今日的港人要重拾“主动”二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近两年,“湾区”与“主动”两个词是孖生兄弟。唯有“主动”,湾区才能跨越固有行政区域带来的各类限制;唯有“主动”,湾区内各行各业的资源和资本才能重新科学配置,迈向新一轮飞跃发展。

然而,今时今日的香港,恰恰欠缺了某种程度的“主动”。如果设想让别人“配合我”,而不是主动配合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新浪潮;如果缺乏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及规划的动力;如果做具体的事情,既不够主动,方向也盲目……许多机遇会逐一错过。类似的事儿,这些年,不少见。

时至今日,深入剖析习近平主席对深圳建立经济特区40周年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寄语,深入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得失,不难得出结论———“粤港澳大湾区”之概念和实践,无疑是香港能否抓住未来发展机遇的“尾班船票”,错过必将“苏州过后冇艇搭”,无尽的争拗只会让你和我一起“坐滑梯”。

为此,香港各界应“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比较大湾区其他兄弟城市,香港在金融渠道、人民币离岸服务、法治保障、自由港税负等方面依然具有优势,这座城市依然是连接内地和海外的重要纽带。今后,融入大湾区建设,香港必须重拾“主动”二字,主动补做业已延误的各项功课,扬长避短在大湾区内发挥更大作用。

今天的香港,不应期望“别人为我做什么”,更应主动寻求“我为别人做什么”的新定位。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有运行”。或者从更深层次去说,做好自己的各项事情,集合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天降礼包”才会出现。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