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国际公益慈善合作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 2020-11-17 09:05:5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舒迪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公益慈善从未缺席。”11月12日,在“世界公益慈善论坛2020特别会议”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论坛联合主席陈旭说。

当天,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2020特别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本次会议以“后疫情时代国际公益慈善合作”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融合”“全球慈善链接与领导力”和“社区中的人民生活”展开研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香港大学校长、论坛联合主席张翔,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论坛联合主席段崇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恩吉达,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等60位嘉宾出席会议。论坛顾问、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代表顾问委员会向会议发来贺信。另有3000余位公益慈善界嘉宾在线参会。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产生深远影响。”陈旭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并助力全球抗疫。“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已经形成以校训精神为指引、学生社团为载体、志愿服务为核心、慈善研究为基础、慈善人才培养为任务、基金会资助为支撑、慈善精神养成为己任的公益慈善体系。”

陈旭强调论坛应进一步巩固多方合作和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国际公益慈善合作,搭建公益慈善事业各利益攸关者互相尊重、了解、协商与合作的平台,并提升青年学子全球公益慈善领导力。同时她希望论坛能夯实全球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协同合作网络,扩展网络成员,充分展现公益慈善事业的团结、活力与韧性,积极参与改革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民生保障和民心相通工作,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张翔表示,疫情危机下,更体现出社会慈善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社会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公益慈善组织要积极探索转型,融入创新,突破局限。

段崇智认为,疫情防控期间,跨校和跨地域的协作,大学之间的合作,以及大学与慈善机构、社会服务及公共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必须加强及更具策略性,使大学能更有效地服务全球社会。

“疫情当下,尊重生命就是最大的慈善;当今世界,坚持发展就是最大的慈善;面对危机,团结合作就是最大的慈善。”林松添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充分调动国内外民间外交的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公益慈善合作。

宫蒲光在论坛上指出,我国慈善事业在慈善规模、组织体系、监管体系、慈善文化、全面参与等方面发展迅速。但慈善事业总体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全面推进慈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华侨华人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祖(籍)国和所在国作出重要贡献。”乔卫在演讲中强调,要鼓励和引导华侨华人更好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多做民心相通的公益慈善事业;要支持和帮助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国际公益慈善合作;要助力华侨华人成为中国梦连接世界人民美好梦想的桥梁和使者。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介绍了“世界公益慈善指数研究”计划进展,拟通过一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的、包含发展中国家视角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增强对不同国家、区域公益慈善发展及生态文化的理解,为全球公益慈善链接提供知识生产和基础平台。

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发起,2018年邀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方签署备忘录共同主办。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全球公益慈善行业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