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协委员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20-11-09 09:44 | 来源: 各界导报 | 作者: 满淑涵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民政部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养老服务面临更大挑战和考验。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每一个人都将面对衰老,如何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焦点。未来5年乃至15年,养老服务行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怎样更有保障?

 “0到3岁的婴幼儿有专业育婴师照护,但养老照护人才相对匮乏。其实,老人和小孩在照护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养老照护工作,专业化培养照护工作人员,提高全社会养老服务质量。”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晖长期从事新生儿医学研究,她认为,当下,在积极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的同时,城镇社区首先要完善服务功能,丰富老年人社区生活,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因为父亲失能,家人面临巨大照护压力,李晖实地考察了多家养老机构,最终仍然选择了居家养老。“目前,我省养老机构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照护人员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李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养老照护专业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科学有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多渠道解决养老照护人才短缺问题。“相比7080的高龄老人,5060人群尚属活力人群,可以鼓励其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用现在的时间换未来的服务,通过以老助老缓解养老照护压力。”

 “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准备的宝贵窗口期。我省统计数据显示,老龄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多元化趋势,预计本年度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8%。

 省政协委员、民建宝鸡市委会主委张南认为,全社会应当充分认识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他建议,当前,应立足城乡社区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壮大专业化为老服务队伍。同时,要大力培育老年用品市场,扩大智能产品供给,优化服务环境,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在城市广场、公园、医疗、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构造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和需求,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用一点一滴温馨细节托起幸福“夕阳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张南认为,当前,要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充分挖掘和弘扬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等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还可以鼓励和动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年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主动作为、贡献余热,既服务社会建设,又实现老有所为。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省政协委员、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推进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尤其是进一步做好做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切实保障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护。同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力度,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亲情照护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我们还应督促家庭成员尽责,倡导老年人互助,连接城镇社区和农村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服务载体,想老人之所想,供老人之所需。”科技创新引进养老新模式,当前,不少地区加速布局智慧健康养老项目,陈利就此还建议,要通过科技术革新升级养老产业,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面向老年人群提供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