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企业家。”爱国企业家典范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值得进一步光大和发扬。
张謇作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张謇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就是历经百年的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代人来说,就是历史遗存、精神财富,具有时代价值。在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张謇身上全面、生动地演绎了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思想特征和人文特色。
爱国情怀: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资本可以没有国界,但企业家是有国界的。张謇所处的时代,外敌入侵、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国破家亡之祸时时笼罩在中国人的心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有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企业家张謇,继承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以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救国的实践之中。张謇立足家乡南通,经营地方自治,一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之成为一个“模范县”。
创新意识:敢为人先,独力开辟无数新路。张謇作为实业救国和地方事业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敢为天下先,率先躬身实践,在困境中挑战风险,用一步步可见的社会革新和进步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他的棉铁主义、村落主义等思想观念,皆成为时代潮流的率先引领。
诚信守法:忠信笃敬,持之以诚。现代社会基于契约的诚信,不仅仅是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自幼浸润于儒家经典的张謇,总是将诚信与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他以“忠信笃敬”解释信用,并对此作了具体解读:“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张謇非常注重企业信誉,自觉诚实履行契约,即使资金周转困难,也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决不食言。
社会责任:国计虽艰,民生实为国本。张謇通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多种途径,从生活资源到文教卫体,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等,全方位、多层面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展现了其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担责任的思想,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儒家情怀,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篇章。
国际视野:洞明世界大势,竞会五洲文明。“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情,就要有一个省的眼光,办一个省的事情就要有全国的眼光,办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有世界的眼光。”这是张謇一贯的主张。张謇认识到近代中国已无法闭关自守,提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因此,张謇周围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外国友人,除了兴办工贸金融企业及商会、举行劝业展会活动来培育人们经商的意识外,还创办商业学校和各种专修班,培养出一批“开门商战人才”,成为当时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领袖人物。
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宝贵资源,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支柱和精神支撑。企业家所激发和创造出的巨大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离不开、极需要积聚和挖掘企业家精神这一文化宝库。笔者认为,张謇的企业家人生所彰显的定力、活力、心力,具有以下三点启示意义:
一是坚苦自立,增进定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事情只能由自己杠,千斤重担大家挑。张謇立足家乡、目标高远,对从事的企业事业矢志不移、坚忍不拔,即使遇到困难,也设法克服,自始至终坚定意志、坚信成功。二是创新图强,激发活力。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清末民初张謇成就伟业的活力所在。吴良镛先生指出:张謇“能在那时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道路。”可以说,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张謇“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业绩。三是奋勇拼搏,竭尽心力。我们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放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和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全面解读上两个世纪之交的张謇,深刻分析、仔细梳理他那一代人在创办企业、经营企业中的情感与情怀,在用产业行为、经济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的思考与作为,在观察世界、认知中国中的态度与价值,以汲取精神的营养和文化的力量。张謇虽是旧时代人物,但是有抱负、有理念、有知识,已经拥有崭新的精神气象。他特别重视实践创造,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近代史上、复兴路上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人物。
一百年过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张謇实业救国理想和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不管是对领导干部而言,还是对广大企业家来说,读历史能够使人明智,学先贤可以让我们汲取动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