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 向海而兴 广东省政协大做“海洋文章”

发布时间: 2020-10-25 09:1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林仪 揭春雁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然而,从海洋大省进阶到海洋强省,广东仍需要克服不少问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粗放、海陆统筹力度不够、沿海城市海洋发展规划缺乏联动和协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

今年,广东省政协围绕海洋问题做文章,从海岸线角度切入,开展了“实施与完善我省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促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海岸线不仅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而且是重要的生态过渡带、资源富集区和人类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聚集区。但是,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与气候变化,正损害着海岸带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严重威胁沿海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协委员唐冬生说。

5月以来,省政协调研组沿着海岸线,深入码头港湾、涉海企业,了解海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察看近海生态保护修复效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发展诉求。

调研组组长、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凌锋提出,广东省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的探索实践效益明显,继续完善和全面推进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将有效遏制海岸线特别是自然岸线不断损减的态势,撬动有限的岸线资源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建议试点先行,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厚积政策基础,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省完善并实施岸线使用占补制度。这些建议得到了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

省政协委员贺军认为,目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保护观念淡薄,并且对其可持续发展统筹不够,未充分考虑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和涉海规划的影响。他提出要制定分类分区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定期开展资源调查并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监管平台,把海洋生态系统开发、监督与保护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治理,减缓大湾区高速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冲击,使大湾区建成拥有良好海洋生态环境的一流湾区?省政协委员黄小彪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大湾区海洋环境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陆海统筹机制、法制兼容机制,深化大湾区近岸海域的合作治理。

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研究与开发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年初,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推动我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的提案》,建议确立深圳为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的中心城市,推动深圳建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争取建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培育地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海洋医药研发机构,突破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提高海洋医药发展层次。

鲜为人知的是,广东省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省份,而缺水主要体现在总量匮乏和水污染上。“相比于普通的调水或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则属于水资源的增量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单一水源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更能为不断发展的经济提供持续的水资源动力。”省政协委员何唯平建议,把海水利用纳入城市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海水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应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海水利用科技投入支持力度;打造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海水利用综合示范区;健全海水资源综合水利用标准体系。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广东正在迸发出驶向星辰大海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