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言中国经济持续发力

发布时间: 2020-10-20 10:25:3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崔吕萍 李元丽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19日出炉,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复苏,实现正增长难能可贵,给正在缓慢重启的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6月初的1%上调到2%;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面对疫情下的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领跑全球的实力背后是强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应对当下、同时着眼未来的谋略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平衡。

央企经济效益快速回升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同比下降4.6%,降幅较1-8月收窄1.2个百分点,从4月份开始降幅逐月收窄,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速1.5%,实现正增长。9月当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元,同比增长4.3%,月度增速创今年最好水平,连续两个月月度收入同比正增长。分行业看,汽车、矿业、建筑、通信等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9月当月机械、矿业、发电、建筑等行业收入增速超过10%。”谈及央企前三季度成绩单,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徐福顺如数家珍。

据徐福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同比下降13.6%,降幅较1-8月收窄11.3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收窄。9月当月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月度净利润已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发电、建筑、通信等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正增长,9月当月冶金、矿业、发电、建筑等行业净利润增速超过15%。

“从中央企业前三季度运行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延续了生产经营持续改善、经济效益快速回升的良好态势,效益降幅迅速收窄,企稳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展望四季度,徐福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全力以赴抓好生产经营发展工作,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更大贡献。

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后,人们的心情放松,久宅的生活积蓄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同时,疫情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这将对大健康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的绿色健康板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据全国政协委员、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介绍,近半年来,华彬集团绿色健康板块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三季度收入已追赶至去年同期的80%。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李青特别关注到了三季度第三产业反弹显著增强这一现象:“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速升至4.3%,表明‘六稳’‘六保’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效果。而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李青表示,随着海外秋冬季新一轮疫情席卷而至,四季度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经历双节黄金周的防疫大考之后,未来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并迎来对此前防疫限制时期的消费补偿,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晋商民营联合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昝宝石认为,下一阶段,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针对大多数小微企业仍未摆脱困境的情况,昝宝石建议强化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政策支持,稳住就业基本盘。此外,货币政策还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基于此,年内中国经济循环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提高居民收入是核心与关键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在我看来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二是表明我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三是中央部署的一系列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助企纾困等措施发挥了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表示。

在张连起看来,目前,我国投资有所加快,消费修复却还存在堵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叠加,制造业和社会投资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助企纾困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仍需绵绵用力。

“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对人民币升值以及可能引发的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做好应对准备。”张连起说,在财政政策方面,四季度财政发力空间充足,重点在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句话,提高居民收入是稳消费和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与关键。”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看来,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应持续不断地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供给总体并不差,这使得我们疫情之下供给能力的恢复好于需求。今后,即便国外疫情恢复,我国出口可能也难以持续维持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应居安思危,尽快提振内需,保障国内经济的平稳安全运行。相对于先进国家,我国部分高端产品仍有不足,但初级制成品供给总体比较充沛,需求有待于充分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