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看后寨以前的房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后寨村,县政协经济人口环保联谊和农业农村委主任黄海壮把手机递到记者眼前:照片上是几座破旧不堪的竹篱笆房子。
“后寨以前有多少这种房子?”
“几乎全村都是。”
对话的地方是后寨村村部。
村部文化广场内,“贫困人口脱贫倒计时”电子显示牌上,距离最终脱贫日还剩“52天”的红字格外醒目;村部四周,那些外墙贴瓷砖的楼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条可通车的水泥路,蜿蜒通向山外……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山村,走过了怎样的涅蓜之路?
后寨的“活账本”
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的隆林,自然条件恶劣,石漠化面积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
后寨,是隆林的一个极度贫困村。
海拔1200多米的后寨,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全村都是石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亩。
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极度的贫困。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村40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4户,贫困发生率高达74%。
“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米饭,平时都是吃玉米。”
后寨村委会副主任冯光园说,2005年之前,他家买的大米都是给小孩吃,大人只能吃玉米。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冯光园坦言“有些人家穷得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你根本无法想象”。
杨廷益是后寨的村委会主任,1978年起开始任村文书,至今已担任了42年村干部。今年63岁的他,是后寨的“活账本”。
“20多年前,全村只有5座瓦房。”
全村不通路、不通水电,出村走羊肠小道;喝水全靠家庭水柜接雨水,或者到村边的水井取水,住得远的村民来回一趟要走两个半小时……
不破楼兰誓不还,敢教日月换新天。从2007年开始,隆林县委、县政府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用5年时间,让后寨群众都住上了砖瓦结构的稳固住房,树皮房、茅草房成为了历史。
围绕脱贫攻坚,县政协持续接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后寨旧貌换新颜——
2017年,5个屯通了水泥路;
2019年,实现屯屯通路;
2019年11月,实现集中安全饮水工程;
2020年,全村有了200多盏太阳能风力路灯;
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1000余元,达到如今的5000元以上……
走在后寨,目睹眼前景象,听着后寨人的讲述,有种穿越感。
产业扶贫的“后寨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如何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后寨村发展产业扶贫?这是隆林县政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谋划,一张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大网在后寨铺开——
发展202亩蜂糖李产业园,由致富带头人带动包括9户贫困户在内的15户农户,在石头缝里种“致富果”。目前果树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可挂果。按丰产期每亩产果1000斤,每斤10元计算,可收入20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
杨成金是龙保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他出门打零工挣钱养家。如今,他带着7户贫困户一起种植蜂糖李,等明年挂果,光这一项就可收入3万多元。
“终于看到了希望。”杨成金脸上的笑容,一如洒满果园的阳光。
隆林县政协从提案项目经费中拿出22万元,支持后寨发展种桑养蚕,打造“脱贫奔康产业园”。目前已种植桑园302亩,通过引进企业承包产业园,带动6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参与桑园管护,每天获取100元劳务费,目前已有1500人次领取劳务费。另外,农户还散种了50多亩桑叶,获取政府产业奖补,已脱贫贫困户种5亩以上,最高可获7500元,未脱贫贫困户最高可获1.5万元。
李阿前是龙那屯二社的贫困户,一家7口一直靠种玉米为生。今年丈夫去广东打工,她和父母在家种桑养蚕,种桑叶25亩,建了120多平方米的蚕房。为了掌握养蚕技术,她还专程去河池宜州学习了两周的养蚕技术,并到县城参加了5天的养蚕培训班。
“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开始养第一批蚕的李阿前,憧憬着美好未来。
在产业扶贫中,林下养殖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但乱石丛生的后寨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林地。怎么办?
隆林县政协通过“飞地模式”,在离后寨8公里外的烂滩村建设林下养鸡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养鸡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后寨负责场地和设备,广西富凤集团经营并负责鸡苗、饲料和技术指导,雇用后寨的贫困户务工,按照每天120元的标准给贫困户发放劳务费。
目前,养鸡场第一期建设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23万元,由隆林县政协从委员提案项目经费中拿出13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10万元。第二期建设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375万元,全部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
在隆林县政协的鼎力帮扶下,后寨不仅实现了特色产业零突破,还形成了一条多样化的扶贫产业链,堪称“后寨奇迹”。
“从后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伟大!”杨廷益感慨地说。
把贫困群众当亲人
贫困户家里情况如何?他们在哪务工?收入多少?黄海壮了如指掌。
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黄海壮与隆林县政协派驻后寨村第一书记李塬入户走访,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工作。
为了后寨早日脱贫,隆林县政协上下一盘棋,从主席到普通干部,人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
隆林县政协机关干部每人包干5户贫困户。针对贫困户的脱贫进展情况,干部都要进行实时跟进,随时掌握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隆林县政协主席黄子锋一个月去三四次,带领委员调研走访,在村里现场办公,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黄海壮帮扶的贫困户杨德济今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困难:弟弟患病去世,弟媳改嫁,留下两个小孩,加上他自己一个小孩,父母又都是智障人士,家庭压力陡然增大。
为了解决杨德济的家庭困难,黄海壮托人在附近乡镇的建筑工地给他们夫妻俩找了工作,夫妻俩的月收入有6000元。
“要把贫困群众当亲人一样看待。”
在后寨扶贫这些年,黄海壮最大的感受就是扶贫工作成功与否,与扶贫干部的引导、服务作风关系很大。“因为群众要看见实实在在的利益。”
截至目前,后寨的3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268户,剩下36户10月底可脱贫。
隆林县政协用心用情的帮扶,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卡棒屯贫困户杨志光一家住在离屯里500多米外的半山腰上。为了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隆林县政协花了不少心思,筹措资金给他家修入户砂石路;扶贫干部上门指导他申领种桑产业奖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因为爷爷曾参加百色起义,今年56岁的杨志光对党有着特殊感情,在他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老区群众对党的无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