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织牢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 2020-09-29 09:3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林仪 揭春雁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广州市政协常委会议热议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织密织牢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本报讯(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范胜龙)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9月25日,广州市政协常委会议从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入手,为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出谋划策。

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罗京军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全面实施健康广州行动,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防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其中最大短板是“人少事多”和能力相对薄弱,基层公共卫生(疾控)体系这个网底还不够牢固。

这一点,周莺委员深有体会。周莺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区医生。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着社区医生们坚守在防控的前线。从上门排查到核酸检测,从复工复产到复学,从居家隔离到集中观察,从慢病管理到传染病防控,各种报数报表督导,给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全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像我们一样,在繁杂任务中尽职尽责。”

要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首先要做好“点”的建设。市政协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和书面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广州市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不少数据让大家颇为忧心。

例如,截至2019年,广州市有3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为0.25个/万服务人口;上海市拥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38个,平均为0.43个/万服务人口;杭州市1304个,平均1.60个/万服务人口。

又如,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按照不少于2000㎡进行设置,远低于北京(≥3500㎡)及国家规定的社区医院(≥3000㎡)建设标准。

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紧紧扼住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的咽喉。调研组建议,打造广州市基层公共卫生(疾控)机构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建筑面积、设备配置、服务功能等标准,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同时,深化基层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制度。

“希望我市能通过对这次疫情防控的反思,创新建立联防联控的常态机制,在街道设立专门对接的部门办公室和责任人,明确制度、职责,强化和夯实卫生健康工作的网底。”周莺和刘移民等委员曾两次联名提案,希望在广州市的街(镇)政府成立卫生健康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网底机构办公室,落实编制职责等。她的呼吁也被纳入到调研报告中。

要实现联防联控,“快”是关键。但医疗系统内部,医疗卫生系统与公安、民政、旅游、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顺畅,致使大量疾控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若能打通行政壁垒,依托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序防控,分级诊疗,必将为基层服务提质增效。”周莺对此深有体会。

为此,调研报告建议,由市相关部门牵头,加强基础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高效、兼容、安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统一的应急数据管理,支撑应急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共享机制,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医疗数据融合。

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强调,市政协要继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情用功。把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中之重,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