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走进台湾”读书群活动记事

发布时间: 2020-09-25 08:56:3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孙金诚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北京前门外,大江胡同114号,坐落于此的这座建筑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外观看,它与普通的北京四合院无异,但走进去看,有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台湾特色的建筑元素,这便是远近闻名的台湾会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台湾同胞在京暂住、聚会、联谊的场所。它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承载了两岸间割舍不断的血脉情缘。

9月17日上午,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副主任裘援平、尹宗华(驻会)、吴国华,“走进台湾”读书群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来到这里,开展线下考察交流活动。委员们参观了《中华魂·京台情》展览,详细了解京台两地交流历史及台湾民俗文化,研讨交流阅读《台湾历史纲要》的体会,并就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局面下如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深入探讨。

凝聚共识久久为功担使命

全国政协的读书活动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栽下读书的“种子”,收获履职的“硕果”。

为正确把握“走进台湾”读书群的学习讨论方向,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亲自入群发言指导,与委员们互动交流。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副主任耿惠昌、裘援平、尹宗华(驻会)、吴国华等踊跃入群发言,积极动员引导,共同营造读书群热烈氛围。

委员们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汪洋主席关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久久为功的事情”的重要指示精神,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绵绵用力,水滴石穿,锲而不舍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作为读书群的“掌柜”,同时也是“店小二”,群主吴国华和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全程参与组织服务工作,多次通过线上讨论与线下碰头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定读书计划,部署做好读书群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读书交流实效,两位群主不仅积极联系邀请落实有关委员担任全书各章节导读人,还联系邀请了厦大台研院的专家入群,为委员们答疑释惑,共同交流提高。

考虑到许多委员都是对台方面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熟悉两岸事务,港澳台侨委员会积极鼓励已在群内的委员结合专业领域和读书感悟开展议政建言,并在读书群“精华区”上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合集、纪录片《过台湾》、惠台政策解读等各种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的导读材料和参阅材料,进一步激发委员的阅读兴趣。

以史鉴今做好对台工作

“以史鉴今,以史铭志。”朱小丹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历史是为了看清现实,要用历史的视野、历史的思考分析当前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历史发展总趋势,就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坚定两岸和平发展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信心和两岸必须统一、必定统一的信念。

“对台工作队伍了解台湾历史很重要。”作为读书群的导读,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原副主席吴国祯,也是亲眼见证两岸关系从冰封到融合70多年变化的台胞之一。在他看来,台湾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又不同于其他各省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今天对台工作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发展中找到原因。”

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台湾局势和我周边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等困难和挑战,如何增进两岸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做好台湾人民的思想工作,凝聚认同。”杨毅周表示,认同问题是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难点,也是祖国统一的难点,需要高度重视,更需要下大力气来完成。

“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合作应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肖燚委员注意到,当前两岸文化交流形式多是将台湾特色文化请过来,比如台湾的文创文化、美食文化在各省市都有具体项目落地,相对而言大陆的特色文化却没有很好走过去。

肖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优化政策,让特色餐饮文化走过去、到岛内落地,使更多岛内民众通过各地特色美食进一步了解大陆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更加促进心灵契合。

两个多月的读书学习,收获是沉甸甸的,委员们对台湾史热点问题和两岸融合发展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在“开卷有益”的过程中,大家逐渐凝聚起共识:做好政协涉台工作,观望游移不可有,战略定力不可无,须只争朝夕、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