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夕阳”更美好——记重庆市大足区政协委员邢智勇

发布时间: 2020-09-08 22:3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周勇 蒋文友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中国网讯,9月4日,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成群的大雁不时结队从重庆市大足区海棠新城文化艺术中心·老年大学新校区的楼顶飞过,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向远处飞去。

“要不是受到疫情影响,学员们都回到校园了!”站在老年大学“文化石”前,大足区政协委员、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邢智勇期盼的话语,犹如金秋的阳光与微风,显得温馨恬静、和煦轻柔。

邢智勇正在梳理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周勇/摄)


情系“老教”硕满枝

2003年3月,年仅39岁的邢智勇从金山中学考调进入大足区老年大学,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8月被任命为该校常务副校长,担当起呵护老年大学成长壮大的重任,至今已近18载。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然而,在邢智勇的人生中却过得很充实。

成立于1992年的大足区老年大学,坐落在老城区北山脚下,1998年建成集教学、办公、生活于一体的820平米的北园路校区。为了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邢智勇与校领导班子一道,集思广益,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老年朋友的建议与呼声,在原来书法、国画、拳械、保健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摄影、计算机、智能手机、交谊舞、瑜伽等新兴热门专业,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实现了老年学员成倍增长。

随着上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北园路校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硬件软、软件硬”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创新发展,新建老年大学势在必行。邢智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提交了《关于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的建议》。各方的呼吁,得到了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新建老年大学校舍纳入规划,并迅速组织实施。

2018年,大足区老年大学终于迁入海棠新城校区,校园坐拥海棠湖公园和圣迹公园,建筑面积7360平米,设有通用教室、微机室、书画教室、远程教育室等多类功能性教室,构建了预警监视系统、校园宣传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乐龄”老年大学管理系统等五大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

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平台,为师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大家热情高涨。办学规模从最初的80余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30个专业、54个教学班、学员4200余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知名老年大学、重庆市老年教育窗口、大足区文化教育品牌。邢智勇也先后评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先进个人”“重庆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他先后参与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五个十工程”•社区老年教育全覆盖》、《一带一路与老年教育》等8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撰写的9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其中《发挥中心作用,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发展》在全国第十二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荣获“特别奖”。去年10月,第六次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暨老年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大足成功召开,全国各地老年大学校长前来交流学习。今年4月,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办的全国老年教育权威刊物《老年教育》杂志,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发展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 


倾心为民鼓与呼

2017年,邢智勇担任区政协委员以来,在搞好老年大学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解决重庆市老年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问题,作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四届理事、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的他,撰写了《关于在全市老年教育系统中全面启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建议》的社情民意,得到了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老干局、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的高度重视,并在2017年启动了该项工作初、中级职称的评定工作, 2019年实施了高级职称评定工作,解决了重庆市老年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问题,稳定了老年大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对全市乃至全国的老年教育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邢智勇还提交了《关于在全市设立老年教育收费项目的建议》《关于在区老年大学海棠新城校区规划设立“老年大学”公交车站的建议》《关于保留区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工资10%的建议》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落实和重视。他撰写的多篇社情民意被区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还被区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