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车间地头的协商

发布时间: 2020-09-04 09:17:0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李理想 赵卉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走在车间地头的协商——广西柳州市政协首次“四级委员联动”助推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上半年,袋装柳州螺蛳粉产值近50亿元,有望提前实现袋装柳州螺蛳粉产值和原材料等附属产业产值全年都超过100亿元的“双百亿”目标。

如何抓住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政协围绕“推动柳州螺蛳粉原料生产及加工产业发展”,首次创新开展“四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组织住柳全国政协委员、住柳自治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柳城县政协委员及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基层代表,到柳城县政协东泉镇委员联络工作站开展调研、基层协商活动。

烈日炎炎,位于东泉镇雷塘村的600亩豆角示范基地一片生机盎然,一根根饱满的豆角从架子上垂下,一张张粘虫黄板格外醒目。“去年合作社收购销售豆角7500吨,但还不能满足袋装螺蛳粉企业的需求。”东泉镇绿宝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粟保光介绍。

“在螺蛳粉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外地也在竞争原材料生产阵地,柳州一定要把全产业链建设提上日程。”住柳全国政协委员、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建议加强规划,选择最佳的气候、土壤进行“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产业布局。

“对于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和加工产业发展,我们将从市级层面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发改委主任王昕给予回应。

“柳州螺蛳粉有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征等农业界别委员边走边询问基地的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他们建议:要把质量安全摆在首位,建立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建立全程监控、质量溯源体系,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走进东泉镇绿宝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5000平方米的酸制品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碌地将一颗颗大头田笋剥壳切块后,投入直径近1米的大酸坛中腌制。

“目前笋子收购价和销售价怎么样?”市政协主席陈鸿宁边走边问。

“带壳的田笋收1块钱1斤,腌制粗加工后供给袋装螺蛳粉生产企业可卖到3块钱1斤。”

“可以加工成独立小包装,提升产业附加值。”陈鸿宁建议。

“目前加工企业规模小、不够规范,加工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农产品收购、加工、存货资金缺口较大。”东泉镇党委书记钟福平坦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销售方面的培训力度。”住柳自治区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和平给予答复。

“市里针对农产品改良、基地建设、引进设备都有专项补贴,资金缺口方面可找市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对接争取支持,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联系。”市政协委员、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建武补充回应。

“感谢市政协组织的这次活动,委员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粟保光表示,他将继续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带领乡亲发展好螺蛳粉生产和加工产业,让大家的荷包鼓起来、日子过得更好。

“基层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协商什么,要让政协协商贴近群众、接地气。”陈鸿宁表示,今后还要更多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开展基层协商活动,切实把政协的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