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七音骨笛吹出宛转悠扬的沙河调”“外国留学生拿起印着许慎像的鼠标、键盘,连连说verygood”……8月7日,在河南省漯河市政协月协商座谈会上,来自文化艺术界别的委员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议题,畅谈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新趋势、文化“活”起来的新实践、文化崛起的新路径。
“目前漯河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优势尚未形成;传统产业分化,新兴业态弱化;体制支撑乏力,投资主体缺位。”对此,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鲁锁印代表调研组建议,树立新理念,变文化人说文化为经济人谋文化;深化体制改革,健全融资平台和投资体系;合理谋划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充分认识人才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伸手一摸就是9000年历史,脚下一动就是汉字文化。”杨亚丽常委认为,漯河文化禀赋优异,资源实力强,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她建议,抓住河南省文旅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数字赋能,讲好漯河文化故事。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文旅资源利用尚不充分。”王剑常委则认为,要不断创新运营方式,切实让沉睡的贾湖骨笛“响”起来,让馆藏《说文解字》“动”起来,让商桥大战故事“活”起来,打造中国汉字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独一无二的文化IP。
“相关部门要将委员的意见建议梳理研究,向政府会议专题报告,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大会精神为契机,深度谋划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漯河市副市长栗社臣说。
“感受文化气息,触摸文化肌肤。”漯河市政协主席吕岩表示,下一步将在形成高质量协商专报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加强督办,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落实。同时,要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共同推进漯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