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伟:三个维度讲好大运河故事 传播运河文化义不容辞

发布时间: 2020-08-10 14: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柏霖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网8月10日讯 (记者 宋柏霖)“讲好大运河故事,是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从历史、民族、个人三个维度讲好大运河的历史故事、民族故事、百姓故事。”日前,在“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研讨会暨第17期中国网议库系列沙龙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如是说。

金永伟认为,大运河既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大运河所衍生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精彩华章。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讲好这些故事,是一个重大课题。金永伟从历史、民族、个人三个维度,分别阐述如何讲好大运河的历史故事、民族故事、百姓故事。

一要讲好大运河的历史故事。从吴王夫差开凿邛沟开始,历经2500多年,纵贯2700多公里,大运河的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含量丰富,饱含历朝历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大运河遗产本身及其衍生的历史文化故事包罗万象,既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道的开凿、闸坝的修筑、衙署的设立、漕粮的转运、城市的兴衰、村落的聚散,围绕着一条运河,各种历史大事件和百姓的悲欢离合,演绎出无数的故事。如今,随着岁月变迁,运河的历史面貌也变得逐渐模糊,需要我们下大力量整理挖掘和研究。因此,建议大力加强大运河史料的研究,出版相关大运河专题史书和志书,恢复大运河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一要求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注重实证研究,做好田野考古。系统梳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去芜存精,披沙沥金。二要求细,挖掘历史事件中的细节,注重口述史的研究,注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做好大运河遗产的活化利用,将大运河历史故事讲好讲明白。

二要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中国大运河,有着特殊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文明的凝聚,提炼运河所蕴含的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气质至关重要。因此,要汇集专家力量,挖掘大运河精神。包括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大运河开凿过程中体现出的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勤劳团结、精工巧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要素。要站在国际视野,从全球角度,来讲好运河的中国故事。用国际化叙事语言,用国际化视角,用国际化传播方式。注重与国际运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运河遗产保护的比较研究,通过国际组织来扩大中国运河的影响,传播中国运河的故事。

三要讲好大运河的百姓故事。大运河与沿线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千百年来,百姓依河而居,因河而聚,运河沿线大大小小的村落城镇皆随运河的兴衰而兴衰。运河就是沿线居民生存的血脉,有了百姓的生活,运河才有了“神”,也才有了文化的魂魄。百姓故事是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存在。因此,建议围绕运河,挖掘沿线的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手工技艺、饮食传统等,重现运河的“烟火气”。同时要讲好大运河新时代的百姓故事,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今人对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当代的价值。如今,我国把对运河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沿线的百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自觉自愿参与申遗的各项工作,也涌现出许多值得铭记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