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天津篇
天津——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图为《古运回望图》天津段采风资料图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隋唐时期被称为“三会海口”,宋代此地被称为“尼姑海口”。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定首都在大都城,将经济重心南方的各种物产调到政治重心北方的大都,兼行海运和河运,都必须在直沽转运或接运经白河(今北运河)达通州。这里樯连帆叠,舳舻蔽水,加上附近又开辟盐池制盐,为朝廷重点管理区域,元延祐三年(1316年)于此设置海津镇。
到了明代,朱棣夺得皇位后将首都迁到北京,天津的地位因为漕运重要起来。1404年,朱棣在三岔河口筑城墙,设立天津卫,运河南北全线疏浚通航,朝廷决定停止海运,把运河作为漕运的主要渠道,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那个时候的天津,大运河上粮艘商舶,鱼贯而进,几无虚日,成为沟通京师与江南的经济政治重地,豪商巨贾、显贵达人与码头夫役、文学艺人等云集。
图为《古运回望图》天津段采风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南起静海九宣闸,北至武清木厂闸,由南运河段和北运河段组成。流经静海、西青、南开、红桥、河北、北辰、武清七个区。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总长约195.5公里,包括北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在三岔河口与海河相连通,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遗产为北、南运河三岔河口段,全长约71公里。
大运河天津段历史上留下众多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馆藏文物及历史文物,运河沿岸有武清郊野公园、北运河休闲驿站、三岔河口等旅游景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建在三岔河口永乐桥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桥梁上的摩天轮。
先有三岔河口后有天津卫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天津篇“三岔河口”
天津是因运河而兴,因漕运而繁荣起来的历史古城。它总揽河运和漕运,运输业、农渔业、工商业和制盐业都十分发达,其形成离不开一个地方——三岔河口,所谓的三岔河口,就是海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的交汇处,三岔河口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天津摇篮”,人们俗称“先有三岔河口,后有天津卫”,因为古代都是走水路沿河迁移、定居,在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天津逐渐吸引了大量移民来此聚居,漕运枢纽让以三岔河口为中心的天津成为了商贸重镇。“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这句民谚真实地记录了三岔河口的繁忙景象。
图为新时代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资料图
随着三岔河口地区改造开发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世界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永乐桥摩天轮的建成营运,三岔河口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天津的文化象征。
永乐桥摩天轮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天津之眼”,于2009年4月正式开放迎接游客。摩天轮外挂装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人观光游览。
从建成伊始,永乐桥“天津之眼”摩天轮便成为天津市地标性建筑,2009年被评为“全国六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带动了天津母亲河乃至整个城市经济、文化和旅游观光业的发展。配合海河游船线路,形成了新的海河一日游必到网红“打卡”处,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津观光旅游,展现了天津新的旅游面貌。
目前,工业博物馆、堤岸休闲区等在三岔河口地区相继建成,为这里带来文化、休闲、游艺、观光、商业、居住等多种业态,三岔河口重现旧日繁华。
天津三绝——品尝美食中的“运河文化”
天津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古城,而且至今还保留着因运河而来的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其中有三种美食号称是“天津三绝”,每一位天津人都为之骄傲,甚至享誉国内外。
图为狗不理包子资料图
第一绝,狗不理包子。说起狗不理包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天津最有名的传统小吃,也是去天津必吃的风味美食。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取这名还有个小故事,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店主叫高贵友,乳名狗子,包子好吃自然热卖,忙起来都顾不上说话,于是大家开玩笑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时间长了,就被热称为这个名字了。正宗的狗不理包子褶花匀称,面皮松软,内馅非常鲜美可口,每一口都是享受。
图为十八街麻花资料图
第二绝,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天津最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因为它最早坐落在大沽南路十八街处,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它是十八街麻花。传统的十八街麻花不仅色泽金黄,而且吃起来香酥可口,吃了根本停不下来。
图为耳朵眼炸糕资料图
第三绝,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更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天津小吃,据说在光绪年间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所以得名为耳朵眼炸糕。它主要是用糯米作面皮,裹上满满的红豆馅,然后在油锅中炸制金黄酥脆,吃起来特别香甜可口。
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彰显运河新魅力
图为新时代运河天津段资料图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天津积极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建成了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北运河郊野公园、北运河桃花堤、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御河景观、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园。为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天津武清区投入大量资金对北运河开展筑坡、景观绿化、节点建设等工作,积极打造旅游带,沿线目前已建成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潞水樱花园、湿地百草园等多个精品节点。以“生态观光、郊野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北运河旅游带正在形成,成为人们郊野生态休闲游的重要首选之地。
在对运河文化带进行建设的同时,天津也注意加强对运河本体及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深入普查大运河沿岸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完善的保护单位和名录体系。依托大运河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将运河沿岸非遗项目通过展览、论坛、演出等形式集中展示,提升了社会和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增强了保护意识,使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宣传、保护与传承。
规划先行以运河文化建设带动周边发展
图为新时代运河天津段资料图
2019年12月,《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布。规划提出,依托运河文化遗产和资源,天津要推动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运河重要节点,全力构建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以节点集聚要素资源,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格局。
通过强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措施,全面展示运河文化魅力,构筑京津文化高地。加强对重点长城段落的维护修缮,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主动融入天津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扩大天津历史文化影响力。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多元并蓄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富有文化魅力与现代活力的和谐宜居城市。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全面保护天津市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与市域两个层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同时,形成“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结构,形成“一带多片,中西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
可喜的是,上述规划内容,已被列入《关于天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天津运河博物馆都将在天津绽放独特的光芒。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天津篇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如今,天津这座运河之城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中已经找到新的平衡点,为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以崭新的姿态彰显运河的新魅力。期待运河天津段带给我们更多新鲜的运河故事,我们也将一起领略运河的迷人魅力。
总策划谷建华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联合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