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人生最尊贵的标配

发布时间: 2020-08-05 09:03:4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李浩英 | 责任编辑: 李晶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指的是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行为的策略,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也就是说行为的制约是透过内控力量(自己),而非传统的外控力量(教师、家长)。这段论述非常明确地指出管理的主语和宾语,都是自己。

自律素养的养成可以遵循四步法:清晰提示、简便易行、积极反馈、借助习惯,来实现高质量的自我管理。

清晰提示。

第一点,目标越清晰执行意图就会越明确。目标越具体,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也更能坚持下去。我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制定目标,如果父母也是在家办公,需要清晰的时间任务表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孩子小的可以和父母协商,万不可以越俎代庖,否则就会扼杀孩子做事情的自主性,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变成了靠外控力量完成任务的小木偶了。

第二点,可以借助随身携带的手账记录跟踪。在人类所有的感官中,有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包括眼耳鼻舌身,其中1000万个是专门用于视觉的,可见大脑一半的资源都用于视觉了。所以说写在一张纸上,就将目标可视化,启动了更多的大脑资源来关注这件事情,自然提高了坚持的可能性。

第三点,创建自律空间。宅家期间,如果孩子一直穿着睡衣,躺在床上,左边零食右边电视,网课中的老师即使变成段子手、演讲家,孩子也很难集中精力。因为,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打造整洁舒适、没有诱惑的环境更容易实现自我管理。

简便易行。目标的数量不宜过多,量力而为,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定关注每天按时完成,保障频率比保障长度难度更重要。可以从两分钟开始读书、跑步、做俯卧撑,这样,孩子才能在作出承诺后信守诺言,确立的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做起来有了这种掌控感就容易坚持。另外就是将大目标切成多个小目标,变成前后之间的提醒,如做饭时听音乐或者小说,晚上洗完后去冥想,这样前一个就会变成后一个目标的提示,会记得并且马上行动。

积极反馈。保持习惯的关键是要有成就感,无论是完成任务之后允许去看电视、玩游戏,还是得到奖励礼物,哪怕是得到妈妈的一个拥抱,都会让孩子产生愉悦感,这种积极反馈是实现目标最好的激励。因为人对自己的内在的满足更容易激发引起快乐的多巴胺。于父母而言,培养孩子不是更多地修正他们的错误,而是识别和培养他们最强的品质。帮他们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做起来更容易成功。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欣赏的渴望。父母们只有及时提供积极反馈,孩子们的目标才更快地去实现。这就是自律品质的培养:自律是在应该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约束自己去做,无论当时自己想做还是不想做,自律是人生最尊贵的标配。

借助习惯。《成功的原则,如何达成自己的理想》一书写到:“一旦养成自动性习惯,我们就不会再天天为一些基础的事情操心劳神。这会让我们节省成吨的能量,避免我们把这些能量花在一遍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从而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精力用在创造其他成就上面。”也有科学家指出,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能让我们大脑得到更多休息,这种省力的本事其实是我们人类生存特别大的一个优势。我们每天的活动当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我们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