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政协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协商议政

发布时间: 2020-07-28 09:3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吕金平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宜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处于第二期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和审议的关键节点。为加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充分发挥文化价值效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并报请县委同意,决定就此议题开展协商。”近日,随着宜良县政协副主席刘海燕的开场白,在宜良县文庙牌坊前,一场特别协商会议开始了——临时搭建的会议现场,宜良县党政领导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桌而坐,聚焦“宜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坦诚协商、建言献策。会场边就是施工工地,堆满着房屋拆除后的砖瓦碎片。

宜良文化底蕴深厚,建城迄今已有上千年。旧城内包含着文庙、法明寺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区内土地利用率低、环境卫生差、消防安全隐患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突出。2017年1月,宜良县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关注度高,对“历史文化街区”充满期待。

“我们的任务是拆除,腾出土地,为地方发展奠定基础,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敢拆、不能拆、也不愿拆,我们有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宜良的历史文化脉络。”会上,宜良县城改局局长王林介绍道。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邵永平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情况。据介绍,项目主要包括县城历史文化遗产恢复改造,以觐光街及匡山东路为十字轴,以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及城墙为整体空间框架,以文庙、法明寺等保护建筑为空间核心,通过保护建筑的空间完善梳理,恢复县衙(民族博物馆)、文公祠、城隍庙、关帝庙、真武观等重要历史建筑,再次呈现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

县政协委员、县政协智库专家和职工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发表见解。

高志勇委员表示,“一颗印”是最能代表云南特点的建筑形式,最早流行于宜良等地区,目前宜良还保留着200多幢该种建筑形式。建议在项目建设中突出“一颗印”建筑风格,这将成为中国唯一、不可复制的建筑群,将对宜良旅游文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按5A级景区的目标,恢复重建宜良历史文化名城。”县政协智库专家徐俊对此赞同,建议把“一颗印”建筑群主要建筑风格,使之成为宜商、宜学、宜文、宜人、宜居院落,成为宜良文化建筑地理标志。

“法明晓钟”是宜良老县城历史悠久的地标,是最具特色的景色之一。郭聪委员建议将“法明晓钟”规划建设好,让其成为宜良历史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嵌入一颗明珠。

“应把餐饮业作为历史文化街区长效运营的基础,在街区内打造一条宜良美食街。”王宝林委员建议道。

“文庙是文脉的载体,建议恢复重建宜良文庙。”职工代表、宜良县文管所所长杨妍瑛建议,恢复宜良文庙建制,能提高城市品位,增加文化内涵,同时对人居环境会有较大的改善。

大家的好点子,得到党政部门的现场采纳。

宜良县匡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翎指出,将加强综治维稳和司法保障等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驾护航。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委员们的建议对推进宜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推进宜良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网红打卡地具有积极重要意义,文旅局将积极采纳。”宜良县文旅局副局长许文兵回应时表示。

“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要坚持一体规划、分类实施原则推进,规划中要注重文化元素融入,体现神形兼备,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思想的特殊表现形式,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效融入,保证推进进度服务于质量要求。”县政协主席段富提出,力争把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优质百年工程。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对讲好宜良千年古城的前生今世,很有指导意义。”宜良县副县长李锦昌说,历史文化街区抓好了,会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个优质百年工程。县政府将积极采纳委员们的建议,按照“保留住烟火、留得下乡愁”为原则做好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招进来、活下去、运营好,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