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小记

发布时间: 2020-07-24 09:2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范文杰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天然药库”亮出优质牌走出富民路——宁夏政协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小记

7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召开“加强宁夏澳门中药材产业合作,促进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议题座谈会。

端午节前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就“加强宁夏澳门中药材产业合作,促进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主题,用了10天时间赴吴忠、固原各县区近60家中药材种植基地、育苗区、种质资源基地、野生药材基地等调研。

调研组中,有一个总是笑眯眯、言语不多的人。但只要提起宁夏中药材,就会变成“话匣子”。他是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中药材研究室主任李明。

李明说:“中药材是宁夏的特色产业。引黄灌区的菟丝子,总面积18.9万亩,年产量约7300吨,占全国产量的70%;同心县的银柴胡,产量2.54万吨,总产值1.78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主产区,被列入‘全国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原料采购名录’……”

他反复强调:“宁夏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有资源禀赋的。”

6月30日,调研组来到素有“高原绿岛、天然药库”美称的隆德县。这里广泛分布着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三个区系药用植物90科、618种。黄芪、秦艽、柴胡、黄芩、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享誉全国。

县城中的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县的行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3200亩,其中123户贫困户种植365亩,亩均收益达到1500元,雇佣的建档立卡户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

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了隆德、彭阳、原州区、同心、红寺堡、盐池、平罗等药材种植或加工大县,各市县区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药材品种。宁夏因此被称为“天然药库”。

调研组深刻感受到,中药材是宁夏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但作为全区优势特色产业队伍中的“新人”,宁夏中药材产业目前还存在着种源混乱、种质不高、结构单一、人才匮乏,在仓储加工、物流商贸、对外合作等方面都较为薄弱等突出问题,仍需各方把脉。

带着扎实调研的成果,委员们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

“科学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要加强区划引领、推进品种区域化,整合中药材物联网等平台、组建区内外利益联结的产销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建立集散中心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宁夏道地中药材优势,打出系列‘组合拳’。”委员们一致认为。

一直埋头记录的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道月泓说:“我给大家说说议题的缘来。2017年和2019年,横琴新区两次出台文件《横琴新区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的专项措施》。几位宁夏港澳委员在了解宁夏中草药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后,便结合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联名提出这个议题。”

“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自治区政协常委陈丽萍说:“要搞清楚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对标其他药材强省如何‘超车’。”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澳门有什么需求,需要哪些认证,需求量有多大。建议在贺兰山脚下设立科研基地,打造属于宁夏的‘道地’品牌。”自治区政协委员刘继超说。

“合作还要有平台。澳门科技大学设立了‘中药材质量研究实验室’,可以从科研合作上找对接,并以推介会广拓销售渠道。”自治区政协委员魏莉谈道。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还表示,当宁夏中药材产业形成发展合力的时候,离乡村振兴、脱贫富民的目标也就不远了。到时候亮出“天然药谷”的优质牌,就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