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种“福田” 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助力脱贫攻坚记事

发布时间: 2020-07-24 09:2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宋啸峰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7月8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副主席余慧强、李宁率机关干部到对口帮扶村和平县大罗村座谈调研,来到中和村腐竹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有着600年发展历史的和平手工腐竹,素以色泽金黄、豆香味浓、肉厚、煮不糊、煮不碎、不浊汤等特点为人们所称道。在福田区政协的推动和帮助下,农业公司与和平县110户生产腐竹的家庭作坊采取长期产业联动方式,帮助农民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已为46个家庭提供了从事黄豆加工运输的工作岗位、为30个家庭提供了120亩种植黄豆的土地,真正实现了“种植大豆+腐竹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和平腐竹成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好帮手,帮助200多个家庭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和平腐竹成功进入多个国内知名连锁企业,在北京、上海、内蒙古、香港、台湾及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地处粤赣边境九连山区东麓的和平县是原中央苏区,属国家级贫困县。而合水镇的大罗村,虽紧临和平县城,但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基础设施差,可供发展资源不足,村民收入主要以耕作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贫困户41户117人,因病、因残、留守老人儿童较多,一直处在贫困的边缘,2015年人均收入仅4000元。

2016年,根据广东省委、深圳市委关于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福田区政协和区委统战部作为大罗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口帮扶单位。

“当年村里一到雨季就水漫河堤殃及农田,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情,申请筹措资金开展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河堤护墙;修筑和扩宽村道,并安装路灯,解决村民夜间行走的不便;联系河源供电局升级改造村里电网。去年实现全村集体供水,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原区政协选派干部、驻村队长谢振强向记者介绍了大罗村发生的变化。

“大罗村广场这边的鱼塘,原来是抛荒地,由于地势低洼,积水多、蚊虫多。2018年得到福田区政协和区委统战部的资金支持,谢队长带领村民把洼地改造成了鱼塘,并种上了荷花,美化了村容村貌。”大罗村党支部书记叶跃浮每每谈到此事,都从心里感谢选派的优秀干部。

4年来,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生伟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俊琳多次率班子成员、政协委员、企业家为扶贫攻坚助力,使大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去年底,村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15元,已经同时与和平县的26个省定贫困村一起如期完成脱贫。

2020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批示,举国上下倍感振奋。作为对口扶贫协作的福田人更是深受鼓舞。

李生伟表示,福田区按照中央、省、市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内结对帮扶河源市和平县、省外对口扶贫协作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新疆精准帮扶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中,打出“福田模式”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除罗城佬族自治县尚未脱贫,其他地区已脱贫摘帽。”

“福田模式”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总结借鉴的经验呢?

“‘福田模式’的经验,是建立在健全高效协作的机制上,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对各帮扶地区开展每年至少一次调研考察和一次同帮扶地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帮扶措施和项目,携手推动工作落实。”福田区工信局局长胡萍向记者介绍道。

胡萍表示,从就业、教育、医疗三个方面具体落实帮扶措施。“以项目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将帮扶资金作为项目收益成为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建立常态化的就业输出机制,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在帮扶地成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就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推动两地医疗资源有效对接,选派优秀医疗专业人员支医,安排帮扶地医疗人员进修学习。”

“我们要将帮扶地从‘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转变,建立更稳定的扶贫农产品供应机制。”胡萍介绍说,加大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力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充分依靠深圳市、福田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平台,创新销售供应模式,实现持续稳定供应,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进一步辐射带动消费扶贫工作全面推广。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打造高质量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的品牌,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区长黄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