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震后十年:碧水青山共绘绿色生态“美景图”

发布时间: 2020-07-03 11:4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正朋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扎曲河臂弯里,色彩艳丽的藏式房屋由两面山坡向谷地铺开。画面由远及近,四横十六纵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相信很难将眼前这个高原小镇与印象中那个满目疮痍的震后玉树联系到一起。

中国网青海7月2日讯(记者 张正朋)2010年4月14日,青海藏族自治州玉树州发生里氏7.1级的地震,地震波及范围3.58 万平方公里,导致2698 人遇难、270 人失踪,受灾人口高达24.68 万。 十年之后,玉树州的情况如何呢?

近日,中国网记者现场走访玉树。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政府凭借三江源国家公园创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获评、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等契机,在坚持绿色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外在震中被破坏的宾馆(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灾后重建的新玉树一角(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震后十年,玉树的发展令人欣喜。2017年7月,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余只,三江源成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区域,黑颈鹤、藏羚羊、棕熊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玉树州涵盖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占园区总面积的85%。

在玉树,有近10万的农牧民怀着爱国爱家乡的赤诚,彻底搬离草原,退牧还草,有近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岗位,守护“中华水塔”,近31万人享受生态红利。

加入生态公益岗位的农牧民(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加入生态公益岗位的农牧民(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大自然最美的符号。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中,玉树州的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显著提升,境内的探矿权全部退出,处理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长江源头干流河段扎曲河(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生活在草原上的农牧民(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当地政府表示,从灾难中涅槃之后,玉树更懂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道理。展望未来,玉树要力图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保护优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大美青海的生态名片,建设绿色、幸福、和谐的雪域新城。

推荐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薛光林:香港国安法要在香港社会建立一道“防火墙”| 建言中国052

全国政协委员姚志胜:香港统促总会全力支持并拥护香港国安法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香港终于看到恢复经济社会和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