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环:建立独立的公共卫生管控体系

发布时间: 2020-06-30 10:06:21 | 来源: 南方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社会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发现了全省首例输入性患者,率先拉响了警报,这是如何做到的?全国疫情暴露出的疾控领域短板,该怎样补上?特区40年,如何再出发?全国两会临近,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

建议理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思路

记者:您是深圳市分管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工作的副市长,请介绍一下深圳这次战“疫”主要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克服?

吴以环:人口流动是一大难点。深圳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在3月初回流了1300万人左右,输入型风险非常大。要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挑战巨大,很不容易。

之所以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我想首先在于区域联防联控做得到位。我们下沉了约4万名党员干部到基层,守好了各大关口,同时在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由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和民警等组成的三人小组发挥了很大作用。

记者:本次疫情发生也反映出了疾控系统存在短板,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吴以环:的确存在预警预报系统不够敏感、分析研判和舆情处置能力不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我们也是一边做好防疫,一边及时总结。这次我也提交了提案《关于赋能疾控体系提升疾控中心战斗力的建议》,建议建立独立运作的国家级公共卫生管控常设机构和科研基础平台,理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思路;建立独立运转的“国家—省级—地方”三级公共卫生管控体系,并利用树型网状结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国家与各级地方机构之间资源和信息的互联互助;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国家网络直报系统等。

深圳有责任有信心带动都市圈发展

记者: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您也是参与者和见证者。

吴以环:我是1991年南下来到深圳的,最开始在龙岗区横岗镇投资股份公司工作,本来是想学习相关的经济工作,然后回高校继续教书的,没想到就留下来了。2010年特区成立30年时,我们以为深圳差不多定型了,现在10年过去,回头一看又是翻天覆地。这10年来,深圳的经济、科技,城市治理、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展。

记者:深圳怎样回答好“双区”建设以及深圳都市圈发展等课题?

吴以环: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要求,深圳正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与香港、广州、澳门等地联动,发挥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这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深圳做好都市圈建设,既是责任,也是自身发展需要。我们有信心。首先,作为经济特区和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共同高质量发展。其次,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深圳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也需要拓展发展空间,都市圈建设有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属于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