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解决民企融资“老大难”| 建言中国033

发布时间: 2020-05-26 19: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编者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不少民营企业勇于担当,第一时间向一线捐助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努力改善民企融资环境,在打破所有制歧视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全国政协委员薛光林提案表示,受制于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等因素,改善幅度仍然有限,对此,提出“国家牵头成立服务于民营实体经济的产业及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等建议。

《建言中国》栏目是中国网政协频道、中国网议库平台原创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政协委员薛光林

提案全文

关于着力解决民营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提案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民营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民企得到的金融资源支持与其经济地位和贡献不匹配的情况长期存在。根据发债企业最新公告数据整理报告,2019 年初至今,国企与民企分别新发行公司债 31406 亿元与2368 亿元,前者是后者的 13 倍多。从净增融资规模来看,国企公司债净增 23353 亿元,且单月净增规模持续正增长,同期民企的公司债合计净增-1660 亿元,且仅有 3 个月份录得正增长,其余月份均在萎缩。银行授信方面,国企合计授信额度 175 万亿元,民企合计额度仅19 万亿元,是前者的 1/10。这让净融资规模原本就在萎缩的民企在资金链上更加捉襟见肘。

虽然自 2018 年底以来,国家努力改善民企融资环境,在打破所有制歧视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受制于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等因素,改善幅度仍然有限。

一是我国是以银行主导的融资体系为主,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中占比基本稳定在 60%,而债券融资占比仅有 10%。民企获得的信贷资源有限,银行信贷在民企与国企之间有着高达 156 万亿的差额已经深刻反映出民企融资的艰难窘境。

二是由于监管、制度、风险收益等因素导致银行偏好国企,国企与民企同资质不同评级,同评级不同利率,所有制歧视问题普遍存在,而如果剔除民企房地产企业,其它民营实体企业更加难。

三是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干起来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本金有限,基本上是靠银行信贷支持企业不断壮大。但自 2014 年银行信贷开始对民企收缩,加上2018年资管新规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实施,民企融资环境不断恶化,民企资本金不足、负债率高、财务报表难看,过不了银行信贷政策关,银行也不敢放贷给民企。而国企不存在资本金不足问题,因为有财政注资,可以随时补充资本金。

所以,央行向市场注入再多的流动性也流不到民营实体企业,银行不敢贷也不愿意贷。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就是要先解决民营实体经济的资本金问题,配比增加信贷资金规模,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民营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银行成立专门配套基金,在民企放贷时配套提供资本金支持,通过配比信贷与资本金,银行一方面通过信贷有利息收益,而且注入资本金,通过分红的形式,进一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这种利息加分红的创新银行信贷模式,不仅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保证企业投资和扩大生产,实实在在地支持了民营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银行的本息资金安全有更多保障。

第二,建议国家牵头成立服务于民营实体经济的产业及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直接投资入股符合条件、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充实资本金,促进民营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有效降低门槛,让更多的民企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促进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对民企的股权投资;大力推动银行对民企现有债务的债转股工作;等等。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民企资本金问题,改善资产负债表,增加融资能力,保障发展需要。

总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效率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也大。不管是短期国民经济的稳增长稳投资,还是长远经济发展需要,民营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国家有必要加大力度着手解决民营实体经济资本金不足问题,有效破解融资难题,助力民企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孙洁委员:建议提升有钱人买商业养老险的意愿 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建言中国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