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民盟盟员罗哲:“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

发布时间: 2020-04-15 09:0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顾意亮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原题:“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专访“陪你去看落日余晖医疗队”队长、民盟盟员罗哲

“回来了,136个人,一个都不少!”

4月1日中午11时53分,东航MU9004航班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这架东航包机接回的是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

作为上海第一支整建制增援的队伍,自2月7日出征以来,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两个病区奋战了足足55个日日夜夜,取得了无论是普通病房还是重症监护室(ICU)无一例重症转危重症的骄人战绩。

除了出色的成绩,这支医疗队还拿下了一个别名——“陪你去看落日余晖医疗队”。3月5日,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患做CT的途中,恰逢日落时刻。刘凯停下了脚步,让已经住院快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落日余晖。暮光下,病人和医生,87岁和27岁,这份相隔了一甲子的温暖和坚定,让当时正处于疫情防控艰难阶段的国民们瞬间“燃爆”了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而这张照片的“首发”者,其实就是医疗队队长、民盟盟员罗哲。“当天下午,我刚在朋友圈发了这张照片,负责宣传的同志就立马找我,希望能用。”

“为什么会在朋友圈发这张照片呢?”

“因为很美,很‘治愈系’。”

罗哲说:“医护人员是很累,但是你不能一直说我们怎么累怎么苦,人们更需要温暖的东西。这张夕阳余晖,能够引发共鸣,又能给大家遐想的空间。”之后,这张照片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也印证了他的初衷。人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看到春暖花开的希望———“人间值得”。

是的,“人间值得”是因为“我们一起拼搏”。

“煽情者”是罗哲,“严谨者”也是罗哲。

彼时,医疗队刚抵达武汉,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冠病毒这个陌生的敌人,队员们用了1个多星期适应。罗哲说,在这段时间,他每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带领团队熟悉情况和工作方式,给团队所有医生统一认识。

进入“战场”不久,抓住、稳住、守住———3张鲜艳的海报贴上了“战区”的院墙。“安全、细致、规范是医疗队的信条,也是大家的共识。没有人是新冠专家,都在摸石头过河,所以大家更要劲往一处使。”罗哲说。

医疗队每天都会召开医护沟通会,不仅一起分析病例和治疗方案,还会和队员们交流个人遇到的问题。团队中的30位医生来自10个不同科室,罗哲如是评价:中山医院的医生个个都很优秀,对于如何救治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就用专业和疗效说话。

由于经常要跨科室会诊,需要队员们摒弃原本的专科模式,统一思想,形成符合现况且可行的评估规范和治疗流程。此外,除了中山医院的这支队伍,还有其他近20支“国家队”,会一起召开专家组线上会议,讨论病例,分享治疗经验。

“当时,在武汉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困难)。”他轻描淡写地说:“这些我们平时每天都在面对,现在无非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批病人。”在中山医院,罗哲是两个ICU的负责人,同时还管理着厦门分院的ICU,他的团队一年收治各类重症患者6000余例。

“如果一定要说困难,唯一的困难就是要战胜自己。”罗哲说:“我们这支医疗队中有六成都是‘90后’,我算是老的了。这批年轻医护们,在最危险的时候都挺身而出,不辞辛劳,每每看他们在公交车上疲惫的状态,我都特别感动。”

夜以继日的救治工作,让医护人员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在用自己的专业救治病人的同时,也需要自我调节。于是,严谨的罗哲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身着防护服的背影照,防护服上画着一个“大力水手”的卡通形象。

“这是我们的两位女医生画的。”罗哲笑道。在他的示范下,除了画画,很多医护人员还在防护服上写上或励志或打趣的话。罗哲说,“这是我们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这次战“疫”对于年轻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历练。作为队长,罗哲希望他们能够以此积累经验,不仅提高专业水平,也对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更清晰、更明确,“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已经回到上海的罗哲,并没有放下对工作的思考:“尽快休整下来,把前线的工作再梳理一下,有什么不足,哪里需要改进,一一总结出来。援鄂战‘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在疫情没有得到彻底控制之前,‘陪你去看落日余晖医疗队’的工作不会停止。”

采访结束后,记者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楼外墙上发现悬挂着一幅巨幅海报,正是那幅堪称网红的“落日余晖图”,并配以文字———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