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助力构建教育扶贫大格局 大凉山深处响起“普通话”之歌

发布时间: 2020-03-29 12: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虹霖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而“语言扶贫”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

为此,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3-6岁学前儿童,成为“语言扶贫”重点聚焦的人群之一。

在此背景下,2018年5月,由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牵头,四川省人民政府、凉山州人民政府、教育局重点指导支持的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正式开展。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凉山州喜德县依洛乡乃加村幼教点调研

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响应教育扶贫号召,倾力参与“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何强为代表的民进会员始终冲在扶贫一线,其创办的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好公司)承担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前期调研、实施保障方案制定、教学教具研发、村幼教点辅导员培训以及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督导评估等工作。通过一年的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据悉,“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第一阶段实施范围惠及幼儿11.28万人,未来累计将会让凉山州50万左右的学前儿童享受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带来的红利。三好网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实施保障单位之一,因在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中的优异表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在线教育企业。

彝家娃为什么“敢说话”了?教育方法找对了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全州54万学前儿童中,有49%不会说普通话。凉山州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普通话的缺失,由此导致他们无法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理念,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后代的成长空间。

而如今的凉山,幼儿不再只会“阿姆拉”,而是会说“老师再见”;村村寨寨都能听到用普通话读书唱歌做游戏的童音。在第一阶段“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覆盖的幼教点中,近85%的幼儿达到“听懂,能说”的水平。

仅仅一年时间,凉山州幼儿普通话为什么有了质的变化?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何强及其三好公司团队作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技术保障方,在凉山州教育扶贫一线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可推广的针对贫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的系统性方法。这套方法有4个亮点:

其一,坚持“1245”工作方针的指导。“1”为一个目标:即实现幼儿们“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2”为两个导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专题会上提出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工作要求;“4”为四个机制:以沟通协作机制为脑、以教学保障机制为心、以师资培训机制为抓手、以督导评估机制为灵魂;“5”为五个重点:完善教学保障--含技术保障方案的完善和教学方法升级;夯实辅导员培训--持续做提升培训、规范工作管理;强化巡点督导--专家督导和驻点教学及拓展督导;重点关注薄弱点攻坚克难;聚焦核心要素,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提炼和总结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行动经验。

其二,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情景教学法和“对对答”。沉浸式情景教学法,是三好公司针对幼儿普通话学习特点,研发的新式教学方法。通过场景重现、情境模拟、角色互换游戏等教学方式,以润物无声的全语境教育方法,将普通话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科学方法和有效引导,促使幼儿快速掌握普通话听、说、读的基本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此外,三好公司还研发了智能学习硬件——小好机器人,让孩子随时随地在故事、儿歌中完成普通话的学习。

“对对答”游戏互动教学法,是结合幼教点的幼儿普遍“胆怯羞涩、不善表达”的特点,以幼儿掌握情况实施强弱1对1结对子模式,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欲望,从而更好地解决“敢说”的问题。

其三,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专门构建“1+3+N”的培训框架:“1”为培训对象,即村幼教点辅导员;“3”为发展需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N”为内容形式,包括:丰富的课程内容,多元的组织形式。在“1+3+N“培训框架下,三好公司通过实施分层次、多元化的培训,逐步提升村幼教点辅导员的思想意识、普通话水平和综合教学水平,把对辅导员们的培训做到极致。

其四,从理念到行动,凝聚最牢靠的“共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是三好公司的教育共识,即以语言为带动,改变理念,影响行为方式。在教学具体过程中,会使幼儿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交往礼仪等。起初,当地家长对幼儿学习普通话没有紧迫感,不能按时送幼儿入园。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从语言、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家长们送子入园意识逐渐增强,主动送幼儿到幼教点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转变。而这,只是这一项目中凝聚行动共识的一个微观侧面。

这一年行动为何推进快?凝心聚力见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

国家有战略,地方紧落实。自“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以来,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得到了中央与省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先后到凉山调研指导“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多次亲临凉山,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推动学前学普行动;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多次赴凉山调研指导学前学普工作。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省委副书记邓小刚、省委常委曲木史哈每到凉山,都要过问“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纳入省综合帮扶凉山的重要事项。

凉山州委、州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行动各项工作,健全了“国家支持、省监督指导、州统筹实施、县(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行动有力推进。

党派有担当,民进在行动。在国家扶贫战略指引下,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民主党派之一,不局限于坐而论道,而是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民进担当,推动参政党履职进入新境界。

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后,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民进人的智慧和贡献。比如,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炜为这一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专家资源,主动参与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民进之友。

民进会员何强创办的三好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保障单位之一,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资源带动作用。汇集中国社科院民族语言所、中科院心理所、国家语委、北京知名幼儿园及凉山本地等资源组成近30人的专家团队,全面参与项目各个环节;注重引入当地幼教力量、聘用彝族工作人员,让“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得以顺利扎根并快速铺开;进驻凉山的工作人员克服恶劣条件,深入幼教点、幼儿家庭与辅导员和家长沟通,提供指导与帮助;与凉山州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广泛宣传、科学推广、深度融入,从孩子到父母,从家庭到社会,建立起情感链接,为闭塞思想导入开放、融合的时代新元素,重构文化多元化理念,赋予凉山彝族同胞科学进步、文明向上、和谐富强的新面貌。

民进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成果丰硕:

(1)幼儿普通话提升效果明显。通过普通话“沉浸式情景教学”和“对对答”游戏互动教学法的强化推动,实现了第一阶段行动幼教点近85%幼儿能听懂日常用语,达到“听懂,能说”的水平。同时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慢慢养成,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辅导员培训效果显著。一年中,集中培训共计实施了33场次,累计培训人次6152人,惠及村幼教点辅导员2828名。先后培养与发展项目实施管理人才200余人,包括专职幼教人员(督导员)141人。

(3)驻点、拓展工作和巡点督导工作全面覆盖了甘洛、越西、喜德、普格、盐源、木里6个县,共1150个幼教点,1464个幼教班,2828名辅导员,44180名幼儿。

(4)教学保障逐渐完善。发放辅导员用书(上、下册)3200套,幼儿绘本(18本/套)45000套、小好故事机45000台、幼儿考勤表1500册、幼儿普通话测评表1500册等等。

各界有情怀 共画同心圆。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开展是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共画中国同心圆的生动实践。一年间,从国家到省、州、县的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专家学者倾尽心力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从形成理念共识到形成行动共识,再以实践感悟提升思想认知,使得多股力量仅仅拧在一起,同心圆越画越好。

下一步行动如何推进?民进中央四个抓手持续助力

按照实施步骤,“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先行试点阶段,目前已经完成。第二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将于2019年9月在全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全面推广,预计增加12万人,实现学前儿童全覆盖。按照行动实施方案,三年将累计覆盖幼儿约50万人。

民进将继续发挥三好公司的优势,在行动第一阶段总结的经验基础上,坚持对“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需求,采用分层、分步的策略,从简到难,从上到下,从概念到理念,从理论到实际逐步引导;继续高效进行对辅导员的培训教学;注重教育数据的采集与收集,通过数据发现内在联系、诊断现存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发挥教育大数据在实现个性化成长、提升行动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优化资源配置和辅助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扎根当地,用行动与真诚打动群众,维系好情感链接。

一年的“学前学会普通话”推进工作,究竟给以凉山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民族地区教育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从微观角度来看,民进会员何强及其创办的三好公司总结出了一套可推广的系统针对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学习普通话的教育方法;从宏观角度来看,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开展高效顺利的背后是全党全社会凝心聚力,共同构建大扶贫格局的生动实践。这种教育扶贫大格局,是从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中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将为辐射、推广“三区三州”乃至其他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早日实现华夏儿女智慧共享的交融盛世,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语言自信。

推荐阅读:

战“疫”关键词——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特别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