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当下的问题要长远看

发布时间: 2020-03-19 08:5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刘志彪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近段时间,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的优惠政策。风物长宜放眼量,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影响我国产业和经济运行的某些实际问题,还应当做些长远的思考。

以此次疫情防控为起点,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公共服务业尤其是卫生医疗服务业,着手规划建设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救援基地,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储备基地供给短缺。应以此次疫情为起点,着手规划在全国建立若干个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基地,一旦出现类似事件,便于使所有的病人能得到最快的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生活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舆情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

调整新型基建、大项目建设的结构和方向,以稳增长、调结构为指向,重点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线上交易和机器换人产业。SARS之后,中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阶段。在当前的5G阶段,新冠肺炎危机也是新的机会。此次疫情客观上可能大大地加快了经济从物理世界转向数字世界的进程,使数字办公、数字医疗、数字教学、数字娱乐、机器换人、无人机应用等产业活动突飞猛进,催生我国企业信息化、互联网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一轮发展,从而出现新型的产业门类、服务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凡是加速向数字世界迁徙的个体、企业、单位、机构等都将走上全新的发展台阶。对此建议政府对5G、机器人等产业的相关投资可以加快和提前,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为信息化、自动化创造基础设施条件;提倡互联网巨头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免费或低价提供在线办公、在线学习等工具,提高中小企业在疫情阶段灵活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解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地方经济碎片化的问题。随着以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的逐步消失,超大规模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超大规模市场是吸引全球先进要素的磁场,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力量。毫无疑问的是,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的前提是市场的统一、竞争、开放和有序。这次疫情防控是对倡导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地方基层部门各自为政、擅自封锁交通道路、阻断物流人流等一系列令行禁不止、反市场一体化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全国的物流通畅性,以及后续的复工复产进程和经济复苏。少数地方政府机构缺少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为企业复工复产设置了许多互为矛盾的、繁琐复杂的前置性审批条件,甚至有些趁着疫情防控扩张手中的权力,大小事一概要求企业审批盖章。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原先健康的政企关系。疫情过后,要以建设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题,深刻反思和改进地方政府职能和行为。

要预防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再次重塑中国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这次疫情的全球化扩散,充分暴露了当前经济全球化中的产品内分工体系的脆弱性。中国应该以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经验、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资援助,以加强和巩固与一带一路各经济体的密切联系。从长远看,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负责任态度、取得的防控经验,以及现今在5G和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新的技术与应用,将使“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合作领域和新的商业模式。争取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尽早签署,也是一个有效的对冲逆全球化的措施。此外,进一步加强我国沿海地区与东北经济圈、中西部地区的国内价值链的建设,以超大规模市场中的国内经济循环和联系适度替代全球价值链的作用,也是防止全球经济风险传递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