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留学生用十种语言为武汉“告白”

发布时间: 2020-02-25 09:1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徐金玉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早上五点,晨光微露,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海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拿起手机。不用看,她就知道微信群里已经有很多留言,新的留言还在不断蹦出。她知道,在微信群的另一端,是世界各地心系武汉的中国留学生们。

近日,当公益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在国内播出时,身在海内外的留学生们也深受感动,许多人不约而同被同一个想法牵引———把这部影片翻译成不同版本,传播到海外去。

一时间,“集结号”吹响了,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的欧美同学会会员,来自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甚至还有外国友人,他们纷沓而至,参与到微信群中。或者,他们已经分不出谁是吹号人,谁是响应者。

他们迅速组成翻译组、制作组、宣传组、综合组、协调组等在线工作团队,夜以继日、隔着时差讨论、开会。短短十多天内,已为视频配译了十种语言的字幕,制作出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芬兰语、日语、韩语、马来语等十个版本视频全网发布。

作为宣传组成员之一的李欣欣,见证着这个想法从萌芽到结果。

“前期的翻译组任务较为繁重,每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像‘我们等你’这句,如何翻译能更好地表达对武汉的关切,不显得直白生硬;像武汉方言‘我信了你的邪’,如何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其语境等。有的留学生为了译文更符合国外的表达习惯,还特意去请博士生导师帮忙……”李欣欣说。不仅如此,后期的力量保障在同步跟上,有人负责当法务,联系原创单位取得版权;有人负责排版设计;有人负责上传视频审核……李欣欣自己负责中文导语撰写的同时,还在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分别开设了专栏。

“参与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彼此都不认识,却又那么紧密地在一起。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发挥语言优势、专业特色和国际背景,向海外发出武汉更清楚、更温暖、更有力量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武汉,了解中国为此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消除隔阂,展现信心。”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应。当第一个西班牙语版本推出时,立刻引来了海外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比如戴口罩这件事上,西方人和我们的认识不同。他们认为健康人群不戴口罩,所以有时候看到中国留学生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他们就会误会。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翻译和发布告诉大家,戴口罩是为了公共卫生,是为了疫情防控和保护彼此,希望能够消除误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李欣欣说。

现在,十种语言视频的传播渠道正在逐步扩大,对应版本已在德国、墨西哥等地成功上传至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更多语种视频和配音视频海外上线也在持续推进之中。

“在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哪怕与祖国远隔千里的留学生们,也在发光发热。我相信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李欣欣说。

正如她在公众号中写的那样:“在这个特殊的早春二月,我们竭尽全力,用爱等一朵花开;也请世界等等我们,等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