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理应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新社区服务理念的重要切入口
最近,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位朋友家的小区墙白了、下水通了,曾经堆满杂物的楼下广场整洁有序,还添置了健身器材……改造之后的小区,“颜值”直线上升,“价值”也节节攀高。然而,碰上这么好的事,朋友高兴之余也有一些担忧。为啥?原来是小区没有物业管,“恐怕这白墙新瓦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从前”。
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老旧”绝非“破败”,前者是岁月的痕迹,后者则缘于无人维护。刚刚整饬一新的老旧小区,如果不久后仍因种种原因处于失管、弃管状态,只怕改造的努力会付诸东流,再高的“颜值”也会衰减,百姓也得不到长久的实惠。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紧锣密鼓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经过初步摸查,各地上报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在实施过程中,从修灯杆、换管道到重新硬化路面,很多老旧小区的设施得到了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大幅改善。这项民生工程既惠民又暖心,百姓对此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而设施改造只是个开始,如何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宜居”,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好事要办好,向前一步少不了。都说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可这“七分管”解决起来难度确实不小。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造成的老问题,又有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更有治理能力跟不上时代需要的“软件”问题。比如,有的小区是老企业的职工住宅,由于企业状态的变更,原来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随之取消;有的老旧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存在矛盾,导致物业主动弃管。破解老旧小区失管、弃管难题,防止成为社会矛盾多发地,就要以改造为契机,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及时配套“软件”服务,填平这一社会治理的洼地。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在失管、弃管小区治理上做了很多探索。特别是“党建引领”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北京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多措并举,指导物管企业,引导社区管理,使有的小区物业重回正轨,有的小区实现居民自治,朝阳区还成立了区属物业公司专门兜底。在北京,失管、弃管的“孤岛”越来越少,整洁暖心的社区越来越多。可以说,“北京样板”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经验。
老旧小区,以前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惠民举措,又是民心工作;既是基建项目,更是社会治理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理应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新社区服务理念的重要切入口,以此集聚一切积极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