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中心怎么建?王辉耀建议:“软硬兼施”才能打造世界级大都市

发布时间: 2020-01-14 21: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正朋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中国网北京1月14日讯 (记者 张正朋 实习记者 裴雨莉)近年来,北京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开展友好城市交往、提高国际交通便利化等举措,不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但关于国际交往中心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细化。”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带来“关于在京举办国际人才组织合作论坛的提案”、“关于提升北京国际旅游吸引力的提案”、“多维度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等多份提案,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积极建言。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 中国网记者张正朋/摄


王辉耀认为,北京市可采取政府主导、民间配合的策略,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开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工作。”大到开设“国际节”、放宽签证时长,小到大学开设英语课、酒店里能看国外电视节目和浏览国外网站,在硬件设施足够强大的同时,提升软件配给,才能有效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宜居之都?也是“好玩”之城 

北京正致力于“四个中心”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增加入境旅游数量是促进北京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北京国际化水平和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2019年12月11日,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北京将打造“一城三带一区一圈”的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典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辐射京津冀,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圈。

北京国际旅游的入境游发展相对缓慢,王辉耀认为,国际旅游服务水平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不够;一些不妥当的管理影响外国游客旅游体验;来华国际游客移动支付使用不便是主要原因。

对此,王辉耀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北京可放开来京旅游签证政策。如推出“288小时过境免签”、一个月旅游免签和假期海外青年来京实习工作签证等。

第二,提升城市服务和景区服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城市路牌标识等换为中英双语指示;号召出租车司机学习日常英语沟通;开发国际游客手机支付功能为其消费提供便利等。

第三,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的网络服务。为进一步提升酒店国际化服务,可考虑允许国际游客在这些酒店入住时使用国际惯用的社交媒体软件,使其可及时分享旅游动态。


“流动不流失” 让国际人才扎根北京

做好国际人才工作是北京市加强建设“四大中心”中功能建设的关键,也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从国际上看,在各国加强人才吸引的背景下,北京的人才国际竞争力仍不足,国际化程度仍待提升。

谈及当前北京国际人才现状,王辉耀说:“一方面,北京的国际人才竞争力仍然较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海外人才流失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的双重问题;另一方面,成熟的全球人才流动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为此,他建议,在北京设立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总部,将北京打造为全球人才协调中心;由民间机构承办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国际人才组织合作论坛,增进国际人才合作;此外,依托首都优势,从制度、市场、产业、环境、服务等方面共同推进人才生态环境建设。

“北京要想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举办面向世界的大型的综合性论坛是一种重要方式。”王辉耀说。


高校国际化“火力全开” 促国际交流

据统计,2018年北京共举办93场国际会议,位列全球第22位。因此,王辉耀建议,北京可以加大对国际会议的支持力度,鼓励国际机构在京多举办高端论坛,以国际性会议、论坛为媒介,更好的提升北京在全世界顶级人才心目中的地位。王辉耀说:“北京虽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但在举办国际会议和高校国际化程度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如何提高北京高校国际教育影响力?王辉耀表示,北京高校可通过加大国际招生力度、提高留学生选拔标准、设立更多英文授课项目,全球聘请优秀教师,减少国际学生来京求学的阻碍和困难等方式,培养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国际交往中心”是对北京的国际形象发展定位与期待。“进一步强化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职能不仅将提升北京国际化程度,更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促使国际社会正面理解中国的发展。”王辉耀最后表示。


相关阅读:

       这场记者会“接地气” 政协委员为推进首都治理支实招

      北京政协委员王全建议: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对话”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