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了吗?” 垃圾分类在北京政协专题座谈会上引热议

发布时间: 2020-01-13 19:2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虹霖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网北京1月14日讯(记者 江虹霖)“条例实施在即……我们准备好了吗?”一位北京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专题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记者张正朋/摄

13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专题座谈会,4位政协委员分别就垃圾分类建言。迈入2020年,北京垃圾分类进入倒计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也成为此次北京政协大会的高频词。


餐厨垃圾处理仍有不足

“北京市现在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有5.6万家餐饮企业和食堂,一个月大概2000吨左右,北京市基本做到了源头分类、专业化车辆运输,无害化处理,产量和处理能力平衡”,北京政协委员王志勉说,虽然北京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相对成熟,但通过调查仍然发现了问题:第一,分类不到位,杂质在25%以上;第二,有些工艺周期长,过程产生污水和臭气易导致二次污染;第三,末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程度相当低。

对此,王志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精准分类、源头减量,包括文明就餐、光盘行动;二是要推进先进成熟工艺;三是稳步推进末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王志勉介绍,广州白云区的餐厨垃圾是用于养殖项目,100吨的项目大概一天有20吨稀渣,用这个渣子养肥水虫,一天可以产生30吨肥水虫,晾干了可以达到1.8吨,1吨能卖一万块钱,同时虫子粪每天产生2吨,一吨卖200块钱。如果高安屯的项目按照这个做,一天的收入是8万左右,现在区里补贴一年四千多万,如果有这个产品,充分利用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王志勉谈到,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无害化利用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应当与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相匹配,处理方式要与资源化利用程度相匹配,如果不能资源化利用,处理的东西还是要烧。

“条例实施在即,市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应当思考一下运输能力、处理能力、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我们准备好了吗?”发言的最后,王志勉这样说到。


建筑垃圾是可再利用的黄金资源

“建筑垃圾其实是城市发展的一种伴随物,是可以再利用的黄金资源。但是目前北京市在建筑垃圾的处理水平上,尤其是再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90%的利用率还差一段距离”,北京政协委员季节介绍,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非常高,2018年建筑垃圾量达1.92亿吨,其中装修垃圾约300万吨。   

季节提出,第一个问题是建筑垃圾治理无法可依,导致执行力度较小,执行也较难;第二个问题是建筑垃圾存在不闭合的问题,前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合理规划终端处置设施的合理位置,很难使一些终端处置设施真正落地和运营。此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后有很多再生产品,但因前期没有纳入设计阶段,后期又没有相应验收标准,导致再生产品应用难;第三个问题是装修垃圾还在空白阶段。目前装修垃圾处理方式相对较简单,但装修垃圾的成分复杂,又有一定的有害物质。据了解,装修垃圾作为大规模垃圾往往和建筑垃圾合并处理,这样会增加治理难度。

季节建议:建筑垃圾治理要法规化,尽早出台北京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完善地方立法;建筑垃圾全过程要闭合治理,比如在前端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把建筑垃圾的中转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规定用地性质和空间布局;要把再生产品纳入到设计、验收、施工的全过程;装修垃圾再利用要加快前期研究力度和调研工作,建立对装修垃圾治理体系的标准化和体系化。


生活垃圾分类要精准宣传 甚至挨家挨户教  

“这是一个老话题,早在2000年,北京市就已经被确定为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年过去了,个人感觉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参与不高、投放正确率比较低的问题”,北京政协委员吴问平建议,在大面积宣传的基础上一定要精准。最好化繁为简,由专业的人手把手教,甚至是挨家挨户教,让群众知道怎么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要坚持系统化治理的观念。垃圾分类是一个链条,要前端、中端、后端协同发力,防止垃圾混装混运、二次污染。所以在市场准入、政府购买服务时必须选择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参与;要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和效果导向。要区分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无物业的小区不同的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可以采取一些村规民约的办法,同时加快补齐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短板。


随手扔不是一个小问题 而是一个法律问题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从我应该到我愿意,从选答题到必答题,北京政协委员张知谦为垃圾分类意识转变提了三点建议。

一是统筹市区街乡不同层级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的积极作用,发动宣传合力,要有规定动作,又鼓励自选动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教会居民如何把垃圾进行准确分类;二是学校教育抓起来,垃圾分类不只是物质的拆解,更是生活观念的变迁,人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决定了垃圾分类的时效,只有从孩子抓起,教育引领,久久为功,才可以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生活方式;三是法律法规执行起来,文明需要约束来培育,逐渐形成行为的惯性,最后形成自觉的意识、行为的规范;各部门要确保在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中认真履行职责,对不按规定操作的人员要依法予以处理。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距离条例实施还有不足4个月,垃圾分类,你准备好了吗?这不仅是对每一位北京市民的提问,也是为相关部门和政协委员出的一道考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