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推进辽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20-01-08 09:47 | 来源: 中国政协杂志 | 作者: 夏德仁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海洋竞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竞争,海洋开发的深度决定于科技研究水平的高度。”“加快海洋开发进程,振兴海洋经济,关键在科技。”“海洋经济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没有充足的专门人才、没有强力的科技支撑,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必须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阐明了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加速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从国际上看,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涌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必然会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兴起,给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基于此,世界主要海洋国家都在加强战略部署,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海洋开发进入绿色、立体、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蓝色经济绿色发展已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海洋在各沿海国家中的战略地位日趋凸显。

从国内发展需求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同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日趋合理化的过程。目前,我国已有的多种海洋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也日趋协调,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然而,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式为主,行业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也就是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但高度化水平不够理想,海洋产业结构亟待升级,而海洋科技创新为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找到新的路径。

从辽宁来看,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3140.4亿元,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8%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4%,海洋经济规模增长空间巨大。同时,辽宁海洋科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海洋科学学科体系,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科技兴海进入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国内外一些科技发达的海洋经济体相比,整体发展水平滞后。辽宁海洋经济的增长目前还主要依靠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驱动,海洋资源利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海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仍以粗放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海洋产业仍为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生产手段相对滞后,机械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经济收益低;海洋科技创新的机制不完善,体制滞后,缺乏有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知识有效供给不足;海洋科技投资渠道单一,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企业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有限,资金投入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这一状况致使海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对滞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辽宁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成为制约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海洋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我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努力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

支持海洋重大科技创新。辽宁拥有全国领先的多所涉海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把海洋科技创新这方面优势发挥出来。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突破为主线,重点加强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当前,应着力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发展。

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抓住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重大机遇,依托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普新区等高端开放平台,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全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进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金融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创新联盟,大力发展海洋众创平台建设,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深海矿产样品库等,通过创造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海洋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今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

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要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新路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创新海洋人才体制机制。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谁拥有了高素质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海洋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这是成就中国海洋事业的基础。要加快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紧密结合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推动海洋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强多层次、跨行业、跨专业的海洋人才培养,支持一批综合性大学、海洋大学和涉海科研院所组建海洋科技创新团队。落实涉海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健全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和鼓励涉海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股权激励制度,支持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提升海洋产业人才信息服务,促进海洋人才资源合理流动。通过创新海洋人才体制机制,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