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昌:筹委会的守望

发布时间: 2019-12-17 09:21:5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徐金玉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20年,弹指一挥间。但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眼里,却是无数个亲历见证的日夜。

我从小在澳门长大,回忆起童年,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简朴的乡村,海风轻拂,泥沙遍野。每天晚饭后,大人们会拿着大葵扇在树下乘凉,边唠家常边看着自家孩童嬉戏。

那时候,大家最盼望过两个节。一个是团圆的日子——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一个是喜庆的日子——十月一日国庆节。一到这两个节日前后,新马路的商户门口张灯结彩,人们争相上街,欣赏装饰一新的彩灯纸板动画和牌楼。整条新马路行人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

当时的澳门尚未回归,但这样的场景似乎与祖国内地的广大城乡并无二致。那抹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传统,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温馨印记。如同父辈常讲起的广东老家往事,让我觉得自己与祖国并不遥远。

后来,中葡双方经过谈判,在1987年签订中葡联合声明,确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的日子越近,这份情意越浓。在后期,人们会在国庆时到处张挂国旗,连的士车顶也挂起以示庆祝。红色的国旗在车流中迎风招展,成了澳门当时独特的一景。

1998年,我迎来了令自己一生难忘和光荣的新身份——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成为见证澳门回归祖国的亲身参与者。紧张有序的工作,充盈着当时激动的心。尤其是同年的那个金秋,我们奏响了推选委员会诞生的序曲。

13场咨询会,934人次代表,324个团体或个人发言……在9月3日至6日这几天,为了就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公开咨询各界意见,我们筹委会政务小组争分夺秒,分别向工商金融界、文化教育专业界、劳工社会服务和宗教界、原政界和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团体和有代表性的人士等,广泛征询意见。

征询、汇总、整理、修订,终于在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具体产生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守则》出炉。

在随后举行的选举中,有多达2288名符合资格的澳门居民自愿报名参选,最后筹委会确定了247位候选人名单。1999年4月9日,筹委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又以无记名方式从中选出185名推选委员会委员。

他们与4名具有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11名澳门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起,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何厚铧、区宗杰因参选行政长官而辞去这一职务,黄友狮递补,推委会最终由199名成员组成。

回想起当年的自己,就是怀着兴奋且期盼的心情去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要谨守岗位,对于回归初期的种种挑战作充分准备,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助推澳门在经济、民生各方面的发展。

前不久,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举办,这一座谈会再次将我拉回到记忆中。

我与澳门基本法的关系久远:从1989-1993年担任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到1993年成立澳门基本法协进会,再到2001年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正式成立,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咨询、宣传推广,我都一步不落地参与其中。而从2005年7月到现在,我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的委员。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国家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保障。澳门特区全面贯彻澳门基本法的各项规定,成功以“一国两制”方针,有序有效地运行。值得一提的是,澳门特区政府依照澳门基本法修订,为澳门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以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而近期,也为澳门基本法第71条——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制订相关法律,充分体现澳门特区爱国爱澳的精神。

对于澳门的未来,我心中有三点期盼:一是积极推动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鼓励有能力的澳门人投身大湾区创业就业;二是建设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设立合适的条件,引进优秀人才及行业进驻澳门;三是为年轻人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创业、就业的机会,助力年轻人向上流动。

我期盼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