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21条建议解百姓看病难 ——北京市政协助力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纪实

发布时间: 2019-12-05 10:0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说起看病就医,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少想要吐槽的话,哪家医院服务好、怎样快速挂号、基层首诊如何提升吸引力……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成为长期以来全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

  1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围绕“完善预约诊疗,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议,这也是北京市政协2019年协商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之一。

  市政协对这件民生大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今年4月至11月,在副主席牛青山、燕瑛的直接领导下,教文卫体委员会牵头组建调研组,共分为1个总课题组、2个分课题组、8个课题小组开展相关调研活动25次,参与的调研组成员达308人次,收集调查问卷2717份并形成4万余字的问卷分析报告。

  调研民生大事,首先要听民声,这是人民政协面向社会传播共识的有效途径。此次主席会之前,市政协于9月20日召开市民恳谈会,邀请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的10位市民代表和区政协委员结合亲身经历,与市政协委员畅谈。大家的共识是,随着医院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挂号方式更加多样,看病就医也更加便捷,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之处。

  同时,为了让广大群众都能参与讨论,市政协与人民政协报社“有事漫商量”微信公众号合作推送漫画文章,用通俗易懂的“唠家常”方式,帮助广大市民、网友理解并支持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除了市民恳谈会、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比较研究等形式,市政协还采用“跟车调查”的方式,即由调研组成员连续在120急救车上跟车三天,直观记录一手资料,通过照片、日记等形式将急救工作的艰辛、急救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现场种种状况等信息及时与调研组成员交流,这个过程在当天会议播放的视频短片中得到“情景再现”。可以说,“跟车调查”成为今年北京市政协探索提高调研质量上的一大创新亮点。

  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还源于预约诊疗和院前急救是专业性极强的课题。为了让委员们能精准发现问题、准确提出建议,每个调研组都明确了预约诊疗、院前急救的调研目的和重点,搭建多种协商平台,与政府部门、医院、急救机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会议现场,记者看到了8个课题小组分别提出的调研建议,且各有侧重——比如,第1、4、7小组关注预约诊疗方面,第3、8小组关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其他小组则从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总课题报告。

  翻阅这份报告,里面不仅介绍了调研中的主要做法、委员共识,还有围绕议题提出的9个问题、21条建议,条条直指关键环节。委员们建议,在预约诊疗方面要完善全市预约挂号平台,研究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约周期和放号时间,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加快推进“无卡就医”,改造提升预约诊疗系统,支持患者用手机在线移动缴费并报销医保;在院前急救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整合120、999,健全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加强急救人才专职队伍建设,打造“互联网+”院前急救,开发具备定位等功能的院前急救APP,增加急救指导功能,并提供附近AED等急救设备位置……

  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得到了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的回应,他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将会同医保部门探索研究医保患者门诊费用支付流程的优化路径,实现预约诊疗全流程移动支付。在院前急救方面,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保障标准、统一绩效考核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大于95%,服务满意率大于98%。同时还将完善急救体系规划,加快急救站点建设,年底前将出台专项规划,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1个急救工作站……

  虽然此次会议只有3个多小时,但纵观调研全过程却远远不止这点时间。大家的建议得到了参会的北京市副市长卢彦的高度认可,他提醒现场工作人员要认真记录下带回去参考研究。老百姓对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实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