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编|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强化民营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 2019-11-28 15:37 | 来源: 北京市政协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走出去”将更有可为。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推出了多项促进企业“出海”的帮扶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市境外投资企业达1482家,境外投资流量3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21%,位居全国第四位;今年1-10月,全市实现境外直接投资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98.51%,在全国的排名跃升至第二位。

在走出去的企业队伍中,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北京广大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自身发展,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进出口额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至2013年,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130%、77.2%、3.4%和4.6%,特别是出口方面表现突出,年增长率分别为37.9%、18%、8.6%和8.2%,均高于整体出口增速。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但企业特别是其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理解和掌握上往往难以到位,影响了这些政策的落实效果。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全面了解投资国陌生的市场、政治、人文等环境,面临的投资风险大大超过了企业家的自我能力,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保护。此外,在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商会组织的作用还发挥得远远不够。

行业商会、地区性商会、人物类商会等商会组织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信息咨询、提供法律维权服务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受人才、政策、资源等因素影响,商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问题

随着“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和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扩大,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热情和积极性。

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人才短缺、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等原因,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政府强化政策引导、信息咨询、风险预警、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

为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工作,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

立足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定位,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强化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工作。

一是建立专门的“走出去”服务机构。

建议加强资源整合,由外事部门牵头,商务委、经信委等各相关部门和工商联等商会组织共同参与,搭建专门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向企业提供政策引导、信息咨询、风险预警、法律维权等公共服务。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力度。

建议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家及有关部门“走出去”的法规政策信息,并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大解读和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掌握、用好政策。同时,应加大立法调研,积极呼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海外投资促进法》。

三是强化公共信息咨询服务。

建议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外经贸管理部门与外汇、财政、税务、海关、银行和驻外使领馆等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除了提供重点投资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发展信息外,还应定期发布国别投资障碍、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等信息。

四是积极发挥商会组织作用。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商会组织特别是有对外业务的商会组织的领导与支持,在购买服务、经费保障、人员培训、出访交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商会组织率先“走出去”。

(资料来源:北京市政协)

转载请注明: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台)

中国网政协频道现征集2019年全国政协大会立案提案,可通过下载《议库》APP或发送邮件到lujj@china.org.cn投稿,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