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 张宁锐) 全国工商联19日在京召开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暨国际合作工作会议。会上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3.2%的受访企业对本企业在海外的未来发展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约半数企业(50.9%)目前处于盈利状态。2019年4月到6月,由全国工商联牵头、各省市区工商联、各直属商会联动,917家民营企业参与了“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530份,基本覆盖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非洲、中东、中亚和西亚等地区。上述《报告》主要基于以上调查问卷形成。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民营企业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力军,应自觉践行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要求,要着眼经济互融,增强企业实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与资源优势,有效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布局;要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家负责任的形象。上述《报告》和相关调研,正是希望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出发点,了解和摸清 “走出去”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主要问题,总结一批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工商联和商会在开展国际合作和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探索建立工商联和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制。
服务和就业以当地为主《报告》数据显示,受访企业中有54.5%的企业在当地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当地市场;55.3%的受访企业聘用当地员工多于中国员工。
“人力资源短板”等3项是最高风险在调查问卷中,研究人员列出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运行可能面临的24项主要风险,并根据受访企业的应答结果对风险的严重等级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处在“高风险等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短板、宏观经济景气不佳和产业基础薄弱,20%以上的受访企业面临如上3个风险。另外,在过去5年,企业运行涉及的6大类主要成本上涨的压力中,人力成本上涨最快,其次是管理成本。
49.2%企业反映在当地招聘核心管理人员存在困难,22.5%则表示“非常困难”;52.8%反映招聘关键性技术骨干存在困难,表示“非常困难”的也占到了16%。
海外营商环境中“政务环境问题”最紧迫《报告》从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商业诚信环境四个方面对海外中资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企业面临的政务环境问题最为紧迫,特别是政府方面行政效能、效率低下问题严重。例如,41.9%中资企业反映在当地国家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府审批手续流程长、效率低及后续事项繁杂的问题。另有14.5%认为当地公务人员存在消极怠工、遇事推诿和故意刁难等现象。有16.6%的受访企业提及当地国家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政治腐败。
对投资国的法律法规培训需求高工商联系统一直是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 并积极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助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显示,40.6%的受访的企业对工商联系统的首要需求是“组织当地法律法规培训尤其是劳动仲裁纠纷方面的知识培训与专业化服务”,排在第二位的需求是“与国内和当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其他需求还有:“海外投资与经营知识培训”、“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商务信息共享与投资经验交流”和“在当地组织环境监测标准、资源开发审查政策专业化服务”。《报告》还建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开展形象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文化,充分利用线上媒体资源促进中外员工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