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做好中医药文化的时代革新者——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

发布时间: 2019-11-11 13:5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卢佳静 裴雨莉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中国网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卢佳静 实习记者裴雨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那么,中医药及其文化该如何传承?创新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对此,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专访了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

中国网记者:我们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但是对中医药的了解却并不多,您怎么看中医药知识科普现状? 

       温建民:目前我国中医科普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我国中医药教育普及率太低。对此,我建议中医药科普从娃娃抓起,如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纳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之中;西医院校的课程中增加中医药课时的比例。特别是在中国,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对中医有所了解,这样毕业后,既是医生又是中医药科普的传播者。

其二,现今社会上中医药科普的权威机构较少。虽然近几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进步空间。只有让更多真正的中医药专家加入到中医药传播的队伍中来,才能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比如,建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遴选过一批中医药科普专家,我也曾是百名科普专家之一,这样的委员会对于传播中医药知识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我希望它能够继续做下去,让中医药科普专家的声音能够传达到我们广大老百姓的耳朵里。

中国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您怎么理解?那么中医药学该如何传承?如何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温建民:中国科学领域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她发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其原理就源自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实例证明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就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来说,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者,我发明了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的方法。其中的原理源自古代中药的一些记载。通过这种方法,病人不再需要做内固定,不再需要打钢板,不再需要钉螺丝钉,不仅加快了病人恢复的速度,减少病痛,更能为病人减少很多经济支出。

此外,中医理论亦有其深刻内涵,中医讲究“心主神明”,现在研究心脏的某些疾病,归根到底也会引起我们精神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心主神明”现在看很有道理,就中医基础理论来讲,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内容。

谈到中医药的传承,我认为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医应该争取有品质的生活,但职业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救死扶伤。既然选择学医这条路,就要静下心来,没有捷径可走。特别是选择学习中医,比西医更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高的悟性,因而要有能坐冷板凳的坚持。

其次,学好中医最关键的是传承。所谓传承即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中医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就是因为不断地与时俱进。中医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科,因此中医要发展必须拥有现代人的思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技术以及现代西医的新知识,懂得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比如吃中药,以前只能通过熬汤药的方式,携带非常不便,于是我们就把它做成颗粒剂,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很好例证。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把这些颗粒剂做得更好,让其功效发挥的更好(有人对颗粒中药有一定质疑)。

中国网记者:从画好中国同心圆角度,您认为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温建民:我八九十年代在国外学习,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医药对中国人的巨大价值。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很幸运,生病了可以看中医,而在国外却只能看西医。虽然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也有中医,但并非主流医学。在中国,中医是主流医学,已经纳入医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对保障中国人健康起到重大作用,若将其推广到国际,也能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网记者:2008年中医按摩保健服务登上奥运会舞台;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响亮”世界;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再一次将中医带上了“热搜榜”。那么中医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温建民:首先,要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比如拔火罐这一疗法在我们国家运动员队伍里早已有之,但我们缺乏大大方方展现出来的勇气,火罐不敢拔在肩膀上,不敢拔出印记给人家看,归根到底是对中医药缺乏自信。我们要相信中医药是优秀的、要有自信展现给别人。

其次,学中医要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与“和合共进”的理念。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讲,国家应当建立中医药发展基金,培养国外本土的中医药“铁杆粉丝”,招收当地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学成归国后,将中医药传承下去,为当地居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网记者:“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医药该如何借力发展并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服务呢?

温建民:“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发展与传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要把握机会。

第一,加强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建立实体之后,中医才能真正落地,要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让其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优势,同时也能体现出中医药的价值。

第二,推进中医药市场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国的中医药一定要建立国际化标准,即我们要掌握话语权。以前中医药的标准制定在我们中国人的手里,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甚至一些欧美国家也在争取中医药的话语权,所以我们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必须将其放到国家战略层面。

第三,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国际化建设。推动更多中医药产品、器械、技术进入多国贸易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产业合作与交流。

第四,加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度。在海外孔子学院中,增加中医药速成班、科普班,将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医药文化,便于海外人士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